第191章:进入最终准备的德国

家祖左宗棠 白社桑落 1667 字 6个月前

除了这些东西,在军事方面,德国也是终于下定了决心,彻底明晰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战略,尽管此时可能已经有些晚了。

地中海方面,德国对于意大利缺乏足够的信任,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忠实盟友——奥匈帝国,所以德国目前在尽可能的帮助奥匈帝国增强自己的海军实力,以期在地中海区域给协约国造成更多的麻烦,并监视可能反水的意大利。

不过德国人认为地中海区域同盟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占据上风。

早在摩洛哥危机之后,英法和解,做出了令人震惊的约定,即开战之后,法国将自己的大西洋交给英国,英国将自己的地中海交给法国。

面对法国海军,奥匈帝国没有任何战胜的可能性,因此,同盟国更重要的是防守,是区域拒止,而且,地中海就是个澡盆子,奥匈帝国的家门口更是澡盆子中的澡盆子,如果意大利真的反水,奥匈帝国想要出海都困难。

而且,非洲对于法国来说极其重要,通过地中海航线法国随时可以将大量的殖民地部队调到本土与德国作战,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这条航线在战时1定要被掐断或者重创,但法国海军拥有着水面的绝对优势,所以德国并不相信奥匈帝国的水面部队,在原时空,德国没有精力注意,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但现在不1样了,中国对于潜艇部队的大力投资让潜艇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珍藏的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到了原时空1917年以后的水平了,毕竟,在中枢看来,潜艇是现阶段中国海军吃饭的家伙什,每年40以上的海军研发经费投入到了潜艇中,那可不是其他国家可比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愿意对德国分享相关的技术,以换取更加重要的东西。

所以,德国1早就决定好了,要在地中海中用潜艇尽可能的破坏英法的商船队,让英法提前好好感受感受什么叫海下狼群。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德国选择向中国伸手,用大功率柴油机、特种钢材、高压储存技术等好东西从中国这里获取了“立春丙型”的全部资料,同时为中奥前桥搭线,帮助中国获取心心念念的火炮技术打开通道。

潜艇换舰炮,赢!

作为合作项目,中国通过德国协助奥匈帝国建设潜艇工厂,改进专门用于突击商船和轻型舰艇的潜艇,而奥匈帝国则答应帮助中国培养火炮研发人员,授权中国仿制斯柯达公司的重炮。

为此,中国特别为奥匈帝国改进了1型潜艇,在原有的基础上缩小了鱼雷口径,安装了1门100mm甲板炮,利用德国的柴油机技术增加潜艇航速,这玩意儿浮出水面反杀早期猎潜艇估计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