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医院当差,太医们最喜欢侍候朱标。

不是因为朱标脾气好,而是因为朱标听太医的话,不管熬的什么药,都能遵照医嘱,认认真真喝下去。

最不喜欢侍候的就是朱元璋。

把脉,开方,熬药,忙了一圈,药呈上来了,人家根本一口也不喝。

这么个搞法,扁鹊再世也白搭。

看来,能让老皇爷安安生生将药喝下肚,只有太子殿下了。

趁着朱元璋入厕的空当,朱允熥问太医道:"皇爷爷得的什么病?"

太医忙答道:"太上皇龙体还算康健,只是早年行军打仗落下了不少老伤,认真调养其实并无大碍。"

朱允熥十分惊喜,"当真?"

太医回道:"微臣岂敢虚言诳骗殿下,只是老皇爷一向不肯喝药,微臣等也是束手无策。"

朱允熥点点头,"无妨,你们认真诊治,皇爷爷喝药的事,孤全包了!"

太医们喜之不尽,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朱元璋从厕房走了出来,挥挥手,太医们鱼贯而出。

朱允熥蹲在朱元璋脚下,又是捏,又是捶,极尽贴心。

人活一辈子,不就是图个家兴财旺,儿孙满堂吗?

朱元璋望着满目的雕梁画栋,陷入沉思。

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郭惠妃带着众嫔妃来探望朱元璋。

在历史上,在朱元璋死后,为他殉葬的妃嫔就有四十六人,宫女则更多。

赐三尺白绫自缢而死,倘若不肯甘心就死的,自有身强力壮的太监动手。

年轻的妃孑灌注白银而死,此种死法能够驻颜。

此后,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也遵循朱元璋的遗命,将除皇后与皇帝生母之外的大量嫔妃进行陪葬,直至朱祁镇去世时,才废除了此项制度,明朝的人殉制度才就此终结。

此刻,张美人也站在嫔妃之中,牵着宝庆公主的手在微微颤抖。

朱元璋对后宫管束极严,妃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丧命。

鲁王朱檀生母郭宁妃,唐王朱桱生母李贤妃,伊王朱?生母葛丽妃,楚王朱桢生母胡充妃俱获罪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