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很重大的改革,刚一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些原本没有机会当京官的,倒也无所谓,而那些有机会当京官的,则愤愤不平。
这一科的新中的进士反应尤为激烈,为什么迟不改早不改,偏偏从这一科改呢?吏员和官员差得太远了。十年寒窗苦读,高中进士,却只能从吏员做起,这个结果也太难以接受了。
从前每一科会试结束之后,南京城里总是洋溢着节日般的喜悦气氛,今年的气氛却十分诡异。
市井中流传,这一切都是太子的主意。
士子们虽不敢公开议论,私底下却议论纷纷,都说太子娘舅是武勋之家,天然不喜舞文弄墨之人,如果是淮王当太子,就绝不是这种做法了。
南京城里遍布锦衣卫,这么犯禁忌的话自然被一一纪录了下来。
朱元璋看了厚厚的一沓纪录,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命蒋瓛拿人。
朱允熥忙道:"爷爷不必生气,孙儿坏了别人的大好前程,还能不让人说说出口气。他们都是读书明理的人,久后必明白孙儿的良苦用心。"
朱标将今年新中的进士全部召集到文华殿中,亲自向他们解释:
"朝廷开科取士的目的,是为了为国聚才。尔等应考的目的,也应该是为了报效朝廷。如果都存着一颗享受安逸生活的心,还说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千秋开太平。"
进士们一默如雷。
朱允熥站出来说道:"众位爱卿,孤听闻有人说孤娘舅是武勋之家,所以天然不喜欢文官,如果是淮王当太子,就不会这么为难读书人了。这话是谁在说,在哪说的,有哪些人在场,哪些人附和了,哪些人没有附和,孤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殿内的气氛陡然降到了冰点,众人的呼吸都凝固了,一场血腥的屠杀似乎呼之欲出。
"但是,孤要说的是,这都是无稽之谈!"
"让新科进士从吏员做起,就是在为难读书人吗?孤认为不是。"
"让你们去县里你们都怨声载道,那让你们去小琉球,去大琉球,去吕宋,去马剌加,你们岂不是要竖起大旗造反?"
大殿中陷入死一般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