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了子嗣,徐牧和梁太尉觉得,总算有了话头来堵住这些书呆子文官的口。谁知道,魏钊也动了杀人的刀。
“呵呵官家的手段,什么时候,也这样绝了。”
梁太尉有些站不稳,连着往后退了好几才站住。
“朕处置一个对朕不忠的女人,在梁大人看来,也是狠决”
说完,他回身往楹梯上走去,重新走回道龙座前。
“梁大人,你若跪朕,朕可以留你梁家一门的性命。”
梁太尉喉咙一阵腥甜,身子往前一倾,一口滚烫的血涌入口中,他推开上来扶他的人,捏紧了拳,转身勉强立稳。
“你们你们这些人就愿意辅佐这样的君王啊圣贤书读了一辈子,良知呢啊你们的圣人之道呢啊”
“梁大人,忘了圣人之道的人,是你们”
白庆年直起身,抬头扬身道“不辅佐这样的君王,难道要去辅佐刘宪,难道要去辅佐徐牧这个乱臣贼子吗”
朝中所有的人皆有颤栗。
其实,美好的盛世,就是一层光滑流转的薄锦而已,薄锦之下涌动的暗流有多么恶臭,只要薄锦不被揭开,其实也就嗅不到,哪一个朝代的君王不是手染鲜血,却还是满口仁义孝道呢。这种道理,其实是普世的,也是被人麻木理解的。
比起跟随一个乱臣,跟随一个阉人,他们还是愿意跟随一个狠绝的君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安生立命的地方才不会乱,他们读了一辈子的贤良之书,不断诵读的君臣之道,拼命养成的忠诚之名,才不会被颠覆。
事已至此,朝臣中有人出了声,开始附和白庆年的话。
梁太尉顾不得嘴角的鲜血,踉跄地走到人群中“你们你们”
魏钊扬手,“许成宗,带刑部的人去梁府。”
梁太尉心如刀绞,却始终不能说服自己屈膝。
与其说自己不愿意跪魏钊,不如说是不肯承认自己与徐牧多年的谋划,就这么败在魏钊的几句话之中。
正无措之间,外面突然传来人声,接着禁军统领走了进来。
“官家,禁军找到徐牧和刘宪,他们现在正从汴京城西面出城,禁军已将他们围住了,等官家亲自定夺,是杀,还是留。”
魏钊呼吸稍稍一窒,刘宪,果然是和徐牧在一处。
他侧头对白庆年道“殷绣在何处。”
白庆年忙站起身来,“臣不知道啊,您来垂拱之前,魏夫人就和程灵一道走了。”
魏钊闭上眼睛,捏紧了手,迟迟没有开口。
禁军统领上前一步,“官家,进军的兄弟们还在等着官家的号令呢。”
白庆年多多少少知道他为什么犹豫,忙道“官家,您亲自过去看看吧。毕竟,刘宪还是先帝的子嗣,若”
话未说完,胡相却道“白大人说的什么话,我等虽然知道情势,但天下人不尽然是通大道理的人,周太后那封书信的原稿,一定还在刘宪身上,他既然敢私逃出刑部大牢,还和徐牧这个奸人在一起,已经是个反贼了,白大人,怎么还敢替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