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致力于做学生工作,希望能借此锻炼能力和加一些素质分。
既然在大二时没能成功留在部门,那么在班里求个一官半职来做也是好的。
比如这次,原本班里的学习委员赵姝曼就想尝试一下当班长。
原来的体育委员邓维在班里为数不多的男生们的劝导之下,上去竞选了团支书一职。
袁晨本来还挺有信心能继续当团支书的。
但是现在有点怵了。
邓维虽然只是个体育委员,但在班里的人缘尤其好,男生缘和女生缘都好。
因为行管专业几乎都是女生,邓维经常主动拉着几个男生去给女生帮忙。
大忙也帮、小忙也帮,几乎所有本该舒禾去做、但舒禾做不到的事情,都由邓维代劳了。
威信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
而袁晨虽然也为班里做了一些事、跟大家混了个大脸熟,但同学们都是有思想、有眼力的。
整整一年的时间,就是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来,自己班里60%的大梁都是班长独自一人抗下的。
剩下的40%里,学习委员占一半,团支书占一半。
团支书拿着比学习委员高一倍的素质分,做着和学习委员一样的活儿。
拿着跟班长一样的素质分,做着班长三分之一的活儿。
这是什么道理?!
工作上偷工减料就算了,更不要说袁晨脾气火爆,前前后后和叶佳月、牛欣等好几个女生闹了大矛盾,在班里的人缘实在算不上好。
袁晨根本没有想到一向佛系的邓维会来跟自己争这个团支书的职位。
这样一来,她的胜算就变得很低。
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换一个职位竞选。
但是,袁晨也有她自己的傲气。
要她一个当过团支书、一直给大家发派任务的人去竞选其他被团支书发派任务的班委,她当然也是不肯的。
于是,袁晨咬咬牙,站在讲台上说道:“我觉得邓维很适合当团支书,我这个学期已经当过一年了,所以下一年想尝试一下当班长,可以吗?”
这话虽然是问大家的,但那尖锐的目光却落在临时主持人舒禾脸上。
舒禾尴尬在原地半晌,点了点头。
她把黑板上写在“团支书竞选人”下方的“袁晨”二字擦掉,重新写在“班长竞选人”下面。
竞选人们陈述完自我优势后,由班里的33个同学进行匿名投票。
舒禾亲自把纸条收到讲台上,找了原来是宣传委员、现在不参与班委竞选的女生和她一起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