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胡青绫刻薄又无助样子让人女主想帮助,却不敢接近,以此来描写着女主的善良美好。
这是处以这个国家快速发展之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时代还未曾到来,原主胡青绫生活在一个贫困县区,全县多数的人都靠在家务农为生,因生活所迫,年轻人开始去大城市大工发展了。
胡青绫所在的村子虽然贫困,但好在家家户户种着苹果,每年还是有收入的,而且他们所在的村子倒是离县城近,多少还算是方便。
因为贫困,为了蝇头小利,都会起了摩擦摩擦,胡青绫的记忆中,一家邻居和水果贩子谈好了价钱,却被另一家截胡了,导致两家带着大帮的人马石头砖块的扔着打起来了,最后水果贩子硬着头皮将两家的苹果都收了。
类似这样的摩擦很多,但也都是大家的饭后谈资,毕竟这些是所有人都经历了的,也都能忍下的。
胡家也算是本村的一个大户,堂亲也不少。
胡老太爷排行老三,家里有两儿一女。因胡老太爷年轻时干活肯卖力,脑子也比旁人灵光,做啥都比旁人做的好,所以日子也算过得去,是村子里第一家买了自行车的人,比村长家早多了。
这也就罢了,老太爷还是个有目标的,无论如何,家里都有出来一个吃公粮的大学生,为此,一家上下都供着大儿子上学,家里的杂活都女儿做,儿子念书也得女儿干完活去送饭。
胡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可以说是一家上下不遗余力的供出来的。
可是,老太爷高兴的太早了,去读大学的大儿子胡建民只读了一年便将女同学肚子搞大了,不得已便退学了。
胡建民也是知道自家老爷子是什么性子,害怕回来挨揍,硬着没有说休学的事情,让家里寄了四年的钱装作读书的样子。
纸终究包不住火,事情还是让村子里的人知道了,胡老太爷知道后气的晕过去半天。
念书这件事情是他最想完成的,他从小就想要念书,可家里不让,只能靠着听书和在学堂里蹭着学的几节课认识不少字。
他太知道读书的好处,因为他在这上面吃过亏,以前和同村的人出去干活,他总是最麻利做得最好的一个,到铁路上做工时领导很赏识他,都打算提拔他当队长管人,只因写不出太多字而让别人错失良机,别人成了吃着国家公粮的铁路员工,他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