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但其实就算木料选对了,也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适合用来斫琴,还要看它的纹理、生长时间和放置时长。偷偷告诉大家,我看施师傅挑的那些木材里有一段杉木,要是清理出来这截梓木不合适,我就厚着脸皮去讨要。”说到最后一句,她还特意压低了声音,像是害怕被人听见。

在古琴制作木料的选择上,唐代斫琴大师雷威有言:选良才,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据说雷威本人为了挑选合适的木材,经常在风雪天跑到深山老林里去,等狂风震树时,倾听树木发声。

树木生长的年头越久,就越是容易震动,能出好音;而放置时间越长,木性也就越稳定,不至于在制成之后再发生变化,影响琴音。除此之外,还要细看其纹理,挑选年轮间距均衡,纤维通顺细致的木料。

比如唐迎清理出来的这根梓木,在将表皮刨去之后,就能够看出它年轮和纤维均疏密有致,没有任何结疤的地方,除了尾部仍旧带着焦黑之外,十分完美。

唐迎并没有将焦黑的部分裁去,而是笑着道,“选定木料之后,便是选择古琴的样式。琴谱中古琴的样式多达五十余种。不过我们既然正好有幸拿到了一截烧焦过的木头,不做焦尾琴就说不过去了。”

选定样式之后,就是制样板。审核确定之后,才开始正式的制作。

古琴的声音,来自箱体震荡产生的共鸣,所以要达到最好的效果,面板和底板的厚薄,内部的槽沟处理,都需要斫琴师根据自身经验来掌握。这也是最重要的步骤,文艺的说,每一把古琴都是不同的,而这个步骤就能决定古琴的灵魂。

因为是正式节目,自然不能像直播那样从头到尾拍摄,剪辑起来,节奏上会更快一些。同时穿插着五位嘉宾的制作过程,有种紧迫刺激的感觉。

在快节奏的剪切之中,唐迎的箱体制作完成,进入下一个步骤,灰胎。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出现了一条红色的加粗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