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这是一只淡青色的瓷瓶,釉料莹润,但靠近之后便能发现其间密布着细细的裂纹,形成了十分不规则的图形,看得久了,又会觉得有种十分动人的美感。

“这种裂纹,本来应该是瓷器工艺之中尽量避免的瑕疵,它是因为瓷料和釉料配方不当或是烧制出问题而产生的。但古代文人认为,某些独特的瑕疵也是很美的。比如这种瓷器上的裂纹,它变化万千,无迹可寻,所以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再细致的人工也无法达到的天然变化。”

“这种裂纹一开始,应该可以算是窑变的一种,充满了不可控性。但有人喜欢,就有市场。工匠们运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巧妙的将之变成了一种瓷器上的装饰。而这种工艺,也就有了一个名字,叫做开片。”

就在她说话的间隙,又是“叮”的一声。

这一次,在高清镜头的放大下,所有人都能够看到,釉料之中某一处突然“裂开”了,就像是在原本的裂缝上,又长出了一支分叉。而那清脆的响声,显然也是这么来的。

“开片并不是出窑只有就固定了,尤其是自然的开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的使用而不断开裂。这种开裂似断不断,若隐若现,毫无规律,引人入胜。它就像是一棵树,不断的往外伸展枝丫,而你不知道它会往哪个方向生长。”

“至于大家听到的声音,是伴随釉面开裂而出现的,在瓷器行业之中也有个说法,叫做‘惊釉’。在赏玩瓷器的时候,非但能观其色,触其质,同样也能听其声。有些瓷器甚至在出窑数年之后,还会时不时的响那么一声,带给收藏者无限惊喜。”

——厉害了我的古人!

——老祖宗的智慧果然无穷无尽。

——想起了乾隆时期的转心瓶,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工艺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妈耶,真的光是听介绍就能感觉到那种美,好想要这么一只瓶子qaq躺糖老师的商城里会上架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