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重生之盛宠+番外 容默 916 字 2024-03-01

这道圣旨一下,立即在全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连南朝对此事都是议论纷纷。南朝人一面自得于北朝效仿汉家实行改革,一面又暗搓搓地担心,北国学会汉人的治国之道之后,自此会更加强盛,危及南齐。

事实上,这道汉化的旨意不仅针对前朝,后宫亦同样适用。谢瑶身为后宫之首,又是汉人,当之无愧的成为推广汉服和汉话的负责之人。不出意料的,后宫里最大的阻碍,就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谢瑾。

谢瑾拒绝易服,司衣司的人送去的汉服,尽数被谢瑾撕烂。骂起人时,谢瑾亦是满口流利的鲜卑语,没有半点要说汉话的意思。

皇帝闻之大怒,要知前朝有些顽固老臣抵抗汉化也就罢了,后宫小小的一个嫔妃,亦敢公然违抗圣旨,像什么样子?

他知谢瑶虽统率后宫,却不好处罚自己的亲姐姐,皇帝便亲自下旨,削去谢瑾的封号,将她贬为庶人,发往瑶光寺为尼,与谢瑾前世的结局一模一样。

有些人如谢瑾,即使改变了她的境遇,亦改变不了她的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谢瑾的不知变通,注定了会让她走向同样凄惨的结局。

第116章

第116章

太和十八年,汉化改革在北朝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皇帝日夜奔走操劳,与大臣们制定新律,并亲自查验改革成效。

但就在皇帝忙的脚不沾地之时,他没有忘记一件事,就是照看谢瑶的身体。

这一年,谢瑶已满十七岁,正是她前生得咯血病,被挪出宫的年纪。

饶是如今谢瑶的身体底子好了许多,皇帝还是放心不下。昔日谢瑶落水高烧、分娩时难产,她所受的苦皇帝都看在眼里。他实在是怕,怕她再遭受一回病痛的折磨。更不敢想象,他有可能会失去她。

就算再忙,皇帝都会把奏折带回禅心殿,亲自看着她用补汤。等秋风凉了,但凡谢瑶贪凉,穿的少了些,皇帝必定亲自寻来披风,将她裹的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