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所以这才是世家前来陆安珩这里大规模购买书籍的真相。

结果显然是利大于弊,换了课本后的孩子们表示很高兴,精美的插图看着就觉得有趣,学习兴趣立马就上来了。

后头引起大儒们争辩的批注,实际上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理解水平。天知道这个时代的教学模式有多坑爹,先生们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课根本不讲课文意思,就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外加抄抄抄。背不出来的,字没抄好的,通通打手板!

大一点的孩子还好,这些个刚开蒙的小屁孩忘性本来就大,先生们又不说个明白,好些人还没下课就已经忘记了这堂课学的啥东西了。

现在,陆安珩的课本里加上了批注,先生们尝试着讲了讲,效果非常显著,理解力强的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再加上课后的练习题,上课效率一下子就拔高了一大截。

先生们彻底服气了,全都说这书籍做的好,只可惜就只做了三本,要是能把其他的四书五经都做出来,得为学子们省多少事儿啊!

因为事关书籍这等一个不查便能动摇国本的大事儿,陆安珩所做的新书还被官员带到了朝堂之上,当着皇上的面吵了一波。

等到试用的效果出来后,反对的声音明显弱了下去。陆安珩这个名字,这时候才在这些大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仔细一想,诶,去年弄出火炕的人貌似也是他来着?听说他还年仅十一岁就考中了秀才,大佬们心中已经给他打了个优秀分,暗道一句真是后生可畏。

而皇上在得知最终的反馈后,对此也颇为感兴趣。皇上一感兴趣,蹲在家正在为论语设计排版的陆安珩就懵逼接到了皇上让他进宫的口谕。

陆安珩整个人都被惊呆了,不止他,陆父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完全不知道皇上为何要宣陆安珩进宫,纷纷用担忧的目光看着陆安珩。

还是陆昌兴最先反应过来,不着痕迹地给前来传口谕的公公塞了个钱袋,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圣上突然让小儿进宫,有何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