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可是我不甘心!”李立峰抄起酒瓶就是一顿狂灌,思维已经很不清晰了,而心里的那把火越烧越旺,“就是死也行要找一个垫背的。”

在苏采薇婚礼的第二天,马大同就找到了岳藏舟。说起来食品安全立法的提议是岳藏舟点出来的,虽然这里面的具体事情与岳藏舟没有多少关系,但并不妨碍马大同来分享一个好消息。“师傅,李谱记查出了包装卫生问题之后,名声一落千丈,晏青趁着这个机会大大压低了李立峰的出售价,然后成功地把这家厂子低价吃了下来转卖给别人了。”

岳藏舟还是首次听到这个消息,那家瓦斯托克咨询公司的事情他很少过问,晏青也没有把这桩小事说出来过。“是吗?我听说是新闻里面曝光的,除了李谱记之外,其他受到冲击的厂商多吗?”

“也有二十来家。有些是听过的牌子。”马大同表示这次事关立法,所以前期检查的很严格,为了这个事情甚至还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到了一些地方上为了加速发展就忽视了产品品质的问题。这里面不只是商业问题,还连带出了一些人中饱私囊的贪腐问题。不过,马大同对这些都没有多言,涉及这些问题就已经复杂了。

他只是一笔带过转而问起了岳藏舟下一步的打算,“师傅让青子去了莫斯科办咨询公司,我看着新鲜。前段时间与谢馨婷聊了一下,她说了这段时间大家都关心起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发现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了,不再是那个想吃没有食物的年代了。师傅知道我们家祖上是做御厨的,在京城中也开着一家馆子,不过针对是老食客,面向的范围不太广。

我有些想要在国内开些连锁店,师傅看那两个进入国内的洋快餐在这两年很火爆,好像能去吃上一顿就是有钱人了。我吃过一次,真的是不过如此而已。不过家里老辈人都不太愿意涉足快餐界,他们以为食物还是要精细的好。师傅你怎么看啊?难道以后这华国食物的天下都是洋快餐的了?”

岳藏舟这下有些听明白了,今天马大同是来找他投资的。这些年涉足餐饮行业,确实是很多创业者的选择。不过岳藏舟明白做事情最好踏入自己擅长的行业,对于饮食行业,他真的涉猎不多。

“我就是个只会吃的,要我说当然也是求精不求快。不过你说的洋快餐受到追捧,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一来他们的宣传做的不错,二来对国内市场的调查充分,也抓住了国人开始与国际接轨希望见识一下国外习惯的心理诉求。要是你想要开连锁餐馆,从食材原料到秘制酱料的加工等步骤都要操心。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你可有准备?”

马大同从包里拿出了一份企划书交给了岳藏舟,“师傅看看,我已经做了市场调查,你说的那些问题也都已经考虑进去了。可以说现在就是没有钱能够铺开这个摊子。要是师傅觉得不错能给我一些投资,明天就是你躺着数钱的好日子。”

岳藏舟看着企划书,他只是笑笑翻了起来,从构建上来看马大同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他从亲民的小吃入手,想要打造一个中式的快餐。而且食材与加工原料都不用担心,他们家本来就有这方面的路子。就连一些厨子都不用担心,他们在南北两地都有人脉。

同时马大同也看到了连锁店的效应,是个有野心的人。还参照了进入华国的两家快餐店,把他们的经营模式都已经分析了透彻。看上去只要自己愿意投资,这个店就能随时开起来,先是在京城开起来,然后向四周扩散。

马大同这叠企划书做的十分详细,甚至还包括了市场调查与同行业竞争分析,要说岳藏舟拿着这叠东西都能撇开他直接单干了,因为就连货源地差不多都写出来了。

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马大同与马家相信岳藏舟的为人,知道哪怕他不出钱,也不会做出抢人生意点子的事情来。

岳藏舟简单地翻阅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做出口头承诺,“就算你家中分不出精力来支持你的这个计划,也不一定要找我吧。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

马大同看似憨憨地笑了一下,“师傅你真是目光如炬,一下子就猜到了我的打算。我这家店的小吃都不简单,有些都是已经在民间看不到的东西。要从根子上说绝对不只是奔着低档消费去的。不过现在大家才刚刚开始赚钱,能经得起高档消费的人数少,所以我才只是放出了一小块而已。不光是想要请师傅投资,更重要的是请你给帮忙想个推广的主意。最好是能像高山武馆那样在莫斯科一炮而红,受万千人追捧。”

徐钢羲十分赞同地点头,“你说的对,无商不奸,本来只要吃不死人就行了。他们就是嫉妒你能够做出这样一番大的事业来!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我们只能在这里喝些闷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