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其中,自然以法国的音乐媒体最多,但是由于本届评审团队声势浩大的原因,周边国家的媒体也来了不少。

周康盛就是其中非常不显眼的一个。

华夏位于亚洲的东方,距离欧洲很远,周康盛作为华夏顶级音乐杂志《音乐殿堂》的驻法记者,即使是总部非常看重这次的测评,巴黎分部也只艰难地抽调了他一个记者来参与记录。

摄像?那不大可能。周康盛只带了一只高级单反,他还舍不得曝光芯片三个多小时,来录制一场学院内部的测评活动。

对,在周康盛的心目中,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就是再如何出众知名,这个所谓的测评也只是针对学院内的学生罢了。

一个学生能有多大的本事?最多也不过二十多岁,难道还能再出一个闵琛?一个克多里?

周康盛可不信。

据他估计,这次总部一定要他们来拍摄记录的原因,还是因为闵琛参加了这次的测评。

闵琛是华夏古典音乐界当之无愧的领头人物,周康盛也不明白,这个出生在德国、成长在德国、一辈子恐怕也没去过华夏多少次的男人,为什么一出生就坚定地加入了华夏籍。

当然,这不妨碍周康盛有的时候碰到某些瞧不起华夏古典音乐的种族歧视者,可以得瑟自豪地说上一句:“华夏没有好音乐?你知道柏爱的首席指挥叫什么吗?”

周康盛还没再多想,那边,测评已经正式开始了。

他看着一个稚嫩可爱的小女生拿着把大提琴从舞台的一边走上来后,脑子里忽然想到了什么,小声地嘀咕了一句:“对了……好像这次总部让我特别关注一个叫什么的学生来着?李牧?”

周康盛甩甩头,干脆不再多想,继续听起舞台上的演奏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