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 75 章

四阿哥满意地点点头,感觉浑身都松快了一点。

这几天得时时刻刻绷着,刚才画了一会家具,他就当是放松了。

四阿哥起身离开,耿奕送他到门口,看着这位爷溜溜达达到后头的翊坤宫,就跟出门散步的大爷一样,就差手里提着个鸟笼子了。

他画的家具送过去,内务府那边十天后就送了来。

工匠们想必连夜赶制,木料都磨得极为光滑没一点毛刺,雕刻的花纹也跟四阿哥画得一模一样。

一起送来的还有贵妃的朝袍、朝冠、朝褂和朝珠,冬日还有貂缘,另外还有吉服和平日穿的宫装。

一排宫女每人托着各种衣物,耿奕看得是眼花缭乱。

她看着朝冠上小孩拳头大的东珠,恍恍惚惚中才有种自己是贵妃的实感。

实在是耿奕搬进宫里来之后,跟四阿哥相处跟以前没什么区别,最多称呼上叫得不一样,伺候的人比以前多一些罢了。

冬天她一向比较宅,屋里又有地龙在,暖和舒服,喝着热奶茶看看话本就能打发时间,跟在雍亲王府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

如今实实在在看着宫女手里的贵妃服饰,繁复的绣纹和代表身份的朝服,耿奕才有种“原来她真的已经是贵妃”的感觉。

跟着来的嬷嬷满脸歉意地解释,耿奕才知道她们匆忙日夜赶制,也只能先做了一套冬服和吉服,宫装只做了两件,另外夏服还得慢慢来。

而且冬服一人有三套,她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赶制后宫所有人的,估计都快要不吃不喝才赶制出来。

但是她们不快也不行,朝袍是册封时候穿的,也多亏新皇后宫的人数不多,不然绣娘们哪怕不吃不喝恐怕都赶不上了。

足足有三十多个绣娘赶工出来,耿奕看她们一个个眼角泛红,眼底满是青影就知道有多辛苦了。

当然耿奕也不吝啬打赏,让如玉给绣娘们厚厚的荷包,她们领赏后千恩万谢离开了。

因着宫装没做好,天也冷,皇后听闻也忙着太妃搬宫的事。

耿奕这半个月就没出去,只在自己的宫殿里窝着,其他人也是如此。

大多是收拾自己的宫殿,笼箱们规整规整,然后看有什么缺的想要的补上,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没来得及四处串门。

如今衣服做好了,殿内收拾得也差不多,耿奕就换上一件缂丝蝴蝶纹衣裙,裹上一件蓝色厚披风。

披风领子上还有一圈白毛,脖子暖呼呼的。

弘昼也穿得圆滚滚的,生怕他冻着,脚上还穿着厚实的小靴子,走路都有点不利索了。

耿奕只能哄着他被胡嬷嬷抱着走,弘昼在雪地里走了两步险些摔了,于是非常听话伸手让胡嬷嬷抱起来。

胡嬷嬷只道小阿哥果真聪明,一看走不了就立刻让人抱着走了。

耿奕看着弘昼被抱起来后甩了甩小靴子,感觉他在雪地里走得费劲又累人,这才利索让人抱起来走的。

不管如何,反正弘昼不闹腾就行。

等她去到坤宁宫,正巧遇到熹妃带着弘历过来。

看见耿奕,熹妃笑着凑过来道:“许久不见姐姐,妹妹甚是想念。”

耿奕也笑道:“我也是,收拾布置宫殿颇费了些时日。”

熹妃如今住在景仁宫,跟永寿宫中间隔着乾清宫和坤宁宫,得穿过去才行,串门都怪远的。

她就笑道:“回头妹妹带着弘历去永寿宫找姐姐玩儿。”

耿奕笑着应了,感觉她们跟住在雍亲王府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只是住在宫里比雍亲王府要稍微大一些,住着也离得远一点。

进去后两人刚坐下,正喝着宫女送来的热茶,齐妃也带着怀恪和弘时来了。

弘时一路是走过来的,小靴子都湿透了,正不耐烦想脱掉,齐妃一边走一边哄着两句,生怕这孩子真在这里把靴子脱掉,光着脚丫子到处乱跑。

说真的,弘时还真敢做得出来。

弘时坐下后伸手就要脱靴子,齐妃头疼坏了,进来跟耿奕和熹妃打了声招呼,又得劝着弘时去了。

懋嫔也跟着进来了,给几人行礼后在熹妃身边坐下。

她这刚坐下,皇后就带着廖嬷嬷出来了,几人连忙起身给皇后行礼。

皇后见齐妃皱眉的样子,得知弘时过来湿了鞋袜不舒服,就道:“不妨事,让嬷嬷去取新靴子来,脚上的靴子就先脱下,别是冻着弘时了。”

这天冷,殿内有地龙,靴子太厚,外边可能烘干,里面就难了。

脚丫子湿哒哒的,也难怪弘时感觉不舒服。

奶娘就各自抱着孩子们去偏殿玩儿,弘时则是被送去洗一洗脚丫子,再换上新靴子。

怀恪自告奋勇要去看着弟弟们,齐妃欣然答应。

孩子们一走,皇后在上首提起先帝那些后妃挪出宫的事:“皇上的意思是,让阿哥奉养各自的生母,把太妃们接出宫外。”

若是膝下没有阿哥的,也挪到后宫的僻静宫殿住着,若是不愿意挪,倒是无妨。

惠妃、荣妃、宜妃和定妃等都要出宫,太妃们要出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们在宫里住了大半辈子,要带走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皇后这几天就安排宫女和嬷嬷帮着去收拾,光是衣服、首饰和先帝赏赐就不少。

阿哥们不好进来,福晋们就带着人来帮把手,东西小心翼翼放进箱子,再封好后记录在册,贴上封条做好记号,回头再分批送出去。

至于太妃住的地方,福晋们也得事先准备妥当,然后把太妃请到府上孝顺。

皇后最近忙着安排这些,正好让后宫在宫殿里也能好好安置,就没让她们过来请安。

免得嬷嬷和福晋们来来去去的,总归有些吵闹,皇后也腾不出时间来。

如今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刚荣升为皇太后的德妃不肯搬出永和宫。

一般荣升为皇太后和太妃之后都会迁往慈宁宫或者寿康宫居住,她不愿意搬,皇上劝不动,皇后跟着劝也劝不动,如今就只能这样了。

不然皇太后不愿意搬,难不成他们还能逼着皇太后挪窝吗?

到头来只能随了皇太后的愿,不迁宫就不迁,还继续在永和宫住着。

这事让四爷暗地里把自己关在养心殿好久,后来出来的时候神色如常,只跟皇后说,皇太后就继续住在永和宫了。

皇后心里明白这两母子之间的关系依旧不怎么好,皇太后硬是不乐意搬,有种跟皇上对着干的样子,她除了偷偷叹气之外也别无他法。

耿奕也才知道皇太后不肯搬出永和宫的事,不清楚她是住惯了这里,毕竟入宫后也住了几十年,人要是恋旧,就不想换个陌生的宫殿住。

毕竟都住在宫里,换个地方住又有什么不同呢?

还是皇太后就不想如了皇上的意思,让搬就是不搬,皇上也奈何不了她。

十四阿哥还在京城,知道这事后就进宫来,想要劝皇太后,被四爷拦下了。

他就不明白道:“皇上,我来劝一劝额娘,应该能劝得动。”

四爷摇摇头,不想弟弟过去,要跟皇太后吵起来就不好了,实在是没必要:“就这样吧,不然你过去,太后只以为是朕让你过去的。”

他和皇后劝不动,就让十四阿哥过去劝,谁知道太后会不会不高兴呢!

十四阿哥皱了皱眉,嘟囔道:“皇上也太宠着额娘了,她有时候也是……”

任性两个字他没说出口,免得被人听见,传到太后耳边就不好了。

四爷看着他无奈一笑,反正是亲额娘,自己还能嫌弃她吗?只能顺着一点了。

他又盯着十四阿哥问道:“你和八弟在那边的布置,打算什么时候说出来?”

十四阿哥就知道能稍微瞒过先帝,却不可能瞒得过眼前的人,挠着脑袋心虚道:“弟弟这不是皇阿玛之前病着就没叫他担忧,打算事情办得差不多之后,再跟皇上说说不迟。”

不过他也没瞒着的意思,正色道:“准噶尔有好几个部落,之前跟着阿拉布出征的只是一部分,有一部分在后方守着,算是退路。”

这些人在追击的时候四散开去,对地形又熟悉,根本就抓不到几个。

那么多的人要一个个去找实在太费事了,而且他们对那边地形不清楚,很容易中陷阱而消耗兵力,还不如放走阿拉布两个儿子,把人集中起来一网打尽。

四爷点点头:“这主意不是你想的,是八弟想的吧?”

十四阿哥眨眨眼道:“皇上最是懂弟弟,不爱这些伤脑筋的事,八哥最是擅长这个了。另外八哥还派人到阿拉布的两个儿子身边,也能随时知道两人的动向。”

这事四爷倒是不清楚,就问道:“中原人的相貌跟准噶尔那边不同,难不成你们还收买到当地人了?”

当地人都追随阿拉布居多,不可能背叛才是。

十四阿哥就摇头道:“准噶尔当初掳走了边城不少娘子回去当女奴,生下了一些混血的孩子,他们长大后有些跟着准噶尔过活,当了战奴。有些没熬过去就夭折了,有些就逃了回来,却遭到边城百姓的孤立。”

毕竟边城多年来被准噶尔不知道杀过多少亲人,哪怕孩子有一半这边的血脉,看着那张脸也很难释怀。

“八哥看他们可怜,就集中起来,相貌跟准噶尔那边差别不大的人当中挑了几个聪慧的,手把手教导了一段时间就送回去。他们年纪小,学东西快,也对准噶尔充满仇恨,愿意给我们递消息回来。”

八阿哥特意挑的孩子都是跟着生母又过得不太好的,安置了生母,让他们没了后顾之忧,又有了牵挂,所以轻易不会背叛他们。

四爷微微颔首,明白此事交给八阿哥来办是再谨慎小心不过了。

消息可以递不回来,却绝不能让这边的消息传过去,叫几个孩子反倒成了墙头草。

十四阿哥感觉自己像是回到学堂被先生问话的时候,问一句回答一句,还被这个兄长牢牢盯着,后背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他好不容易被问完赶紧溜出宫,回府后对老李抱怨道:“四哥问话的时候也太可怕了,我手心都要出汗,比对敌的时候更紧张。”

老李一脸欲言又止,四爷这是登基后气势很甚了,但难道不是十四阿哥一副做了坏事的心虚样子才会紧张吗?

好在远在西境的八阿哥接到四爷登基的消息后快马加鞭发了信笺来,先是恭喜了四爷,然后开始谈起正事,说得比十四阿哥要详细得多。

八阿哥会选几个孩子过去,一来孩子年纪不大,容易让人放下戒心。过去当个侍从,因为年纪小会说话,只打打杂的小人物并不起眼,打听消息就容易多了。

二是孩子的可塑性更好,学习能力出众,两边的语言都能说得很溜。

三是这几个孩子都在生母身边长大,亲眼看着生母如何被欺凌,自己能磕磕碰碰长大也是极难,心中充满对准噶尔的仇恨,不容易背叛他们。

四是八阿哥挑选的这几个孩子品性不错,坚定、刚强还知道变通。这些年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不但能活下来,还能和生母活着逃回来,母子二人都是极为厉害的,能屈能伸他们在准噶尔底下也容易活着回来。

八阿哥想得极为周到,四爷回复了几句,表示这事他看着办就行。

回信隔着半个月到了八阿哥手里,他拿着深吸了一口气才打开,看完后扯着嘴角笑了笑。

身边的心腹侍从见他笑了,不由疑惑道:“皇上这是不打算召主子回京了?”

“是,不回去了。”八阿哥原本想着新皇登基,要是急召自己回去,还是祭拜先帝,这理由让他都拒绝不了。

然而这边的事情暂时不能丢开,十四阿哥不在,他要是也回去京城,只有几个心腹留在这里实在不能让八阿哥放心。

毕竟阿拉布两个儿子那边的动向随时会变,他们这边就要随时跟着改变方向才行。

好在新皇没这个意思,八阿哥松口气至于又自嘲一笑。

新皇没想太多,倒是他自己想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