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标准

芸姚说道:“因为修士数量依旧是少数,门派也只是小地方。在门派之外还有广大的普通人的世界。如果每一个门派都足够庞大的话,肯定是直接就进入郡县制了。但门派还要开拓,还需要覆盖更多的普通人,所以还是要各地门派因地制宜,不宜过多地进行干涉,所以才选择分封。”

就和西周初年一样,大部分地区就是荒野,根本没有开垦,封地也就是交通枢纽上的点罢了。所以全靠封地上的诸侯开垦建设,不断覆盖原住民,最后国境线才会互相接壤。

现在的门派也差不多,修士的数量少,而凡人的数量多。就算是朱城二十亿人口,修士也就一亿,其他门派所在区域内,修士和凡人的比例只会更小。

这种情况下也说不上什么郡县制,能分封就不错了。郡县制的话,等一半人口成为修士的时候再推行不迟。

暖暖点点头。

核心有了,排位的标准也有了,接下来就可以宣传了。

宣传的方式可以学习儒家,儒家宣传的是礼乐的重要性,正名的重要性,还有学、恕等等如何维系分配关系的个人道德。

分配关系不能只有核心、排位准则,还得有维持的方法,不管是哪一种分配到最后都得依靠个人的修养和品德维持。

不过芸姚知道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没用,毕竟有猜疑链这种东西,连孔夫子会怀疑弟子。最好就是一直发展生产力,不断有新的资源获取,这样分配关系就更稳定。如果没办法发展生产力,那就只能通过剥削部分人继续维持分配关系,被剥削的基本都是弱势群体,女人、老人、孩子。当然这种压抑的环境中,青壮年也一样如惊弓之鸟,就怕被别人背刺,日子会非常难受。在没有发展的分配关系里,每一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一根绳子。

这种环境与其说是道德在维持分配关系,不如说是猜疑链让每个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