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房间里,庄子写下了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也就是说有个养猴子的人给猴子早上三个栗子晚上四个,猴子们哇哇大叫不乐意接受。于是养猴子的人换成了早上四个栗子晚上三个,猴子们就很高兴了。
猴子是不是很蠢?不管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一天都是七个栗子,换一下有什么好高兴的?然而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因为他们有‘成心’,看待事物都是偏见的、片面的,根本看不到整体。
猴子只看到了早上的栗子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于是很高兴。人觉得猴子蠢笨是因为它们只看到了早上,根本没看到一天的整体。但人族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何尝不是和猴子一样也只能看到片面,也因为自己在片面上的成功而高兴呢?和猴子也没有什么两样。
在庄周看来,临淄的人就和朝三暮四的猴子一样,只看到了自己的幸福却没有看到天下的混乱,因为眼下的比美大赛兴高采烈,而没看到天下的苦难,临淄的幸福和天下的苦难相比,何尝不是悲哀?
只是临淄的人看不到,所以就和猴子一样高兴于早上三颗栗子变为了四颗,看不到晚上从四颗变为三颗。临淄人现在高兴,到了以后肯定连叫苦的地方都没有。
诸子百家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故事讲得好,而庄周更是一个擅长于讲故事的人,用朝三暮四的故事来描述没有整体大局观的可悲和可笑。
可惜人就是这样,大部分人都是以‘成心’看待事物,只看片面不看整体。所以就算庄子再如何痛心疾首,也改变不了事实。
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享乐主义就算到了几千年后也一样盛行,基本上没几个人能学会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大家都只是乐于相信自己信的东西。
庄周在竹简上奋笔疾书,写下了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言。
芸姚看得出年轻的庄子还是有改变天下的想法,不然也不会愤世嫉俗。只是这个天下让庄周失望了,只能说战国的时代配不上庄子、孟子这样的人物。
齐物论如果能流行,让大家都从整体上看问题,把华夏当做一体,那自然是天下太平,因为华夏各国内耗并没有什么好处,大家都是同胞手足,不应该像猴子那样朝三暮四,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幸福看不到天下的苦难,应该承担起天下和平的责任,这才是‘道归于一’。
不过芸姚也不得不说两句,也不能一味地‘齐物’,也得承认天下万物的不同和差异。齐物论虽然非常了不起,但差异确实是存在的,总不能只看整体不看差异。
所以要观察整体,也要承认差异,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