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大溪村的食品加工厂在镇上开了分厂,往后的十年时间里,老姜家食品加工厂开遍了省城。
五年后,攒够了本儿的姜四从运输队离职,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天南地北谈项目,做生意,他本来就有做生意的灵敏脑子,再加上赶上了好时候,很快就把事业做大,成了清水县乃至省城首屈一指的贸易大亨。
姜三也因为政绩突出从县里跳到了市公安局,每次哥几个一块儿回村,那一溜儿气派的小汽车,看得村里的老人直感叹,“老姜家一家子,真是飞出农门了。”
1988年的年三十,大溪村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晌午,大家看雪小了些,赶紧套上棉袄,拿上家伙儿去院子里铲雪。
尽管外头雪还在下,可大过年的也得扫出一条道来不是?
如今的大溪村可是清水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不光是出了老姜家这个富豪之家,村民们也有不少做买卖发了的万元户呢。
当然了,这里头都是老姜家哥几个带来的商机。
大溪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漂亮的砖瓦房,就是村里的道路也是水泥铺的,街道上干净整齐,路边的花圃种了花儿,等到春天一来,那开起来五颜六色的别提多好看了。
老姜家气派敞亮的小院里,陈秀英妯娌四个在厨房里忙着剁肉和馅儿包饺子。
客厅里,十八寸的彩色电视机放着动画片。
长成俊朗青年的黑娃儿跟蛋娃儿哥俩带着小堂弟石头,俩大哥哥放寒假回家就成了专业看孩子的。
小石头是姜四跟赵满的孩子,老姜家最小的小崽崽,今年才五岁,姜四两口子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好不容易有了个小崽崽,赵老太老两口对小孙孙疼上了天。
赵满从师范大学毕业后,进了省城的一所高中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副校长,小石头喜欢姥爷姥娘爸爸妈妈,但最喜欢的还是和蔼可亲的奶奶啦。
这不,沈荷刚进了厨房一会儿,小家伙儿找不着奶奶,就撅着小嘴儿眼泪汪汪,黑娃儿跟蛋娃儿俩大学生焦头烂额,还是文学系的大丫姐姐厉害,拿了本故事书,给小石头讲故事才把小家伙儿安抚住了。
黑娃儿跟蛋娃儿对大丫竖大拇指,“还是丫姐厉害。”
大丫不稀罕搭理这俩货。
一个京大的,一个建筑大学的,俩当哥哥的还看不住个小弟弟,你俩就是个弟弟!
黑娃儿&蛋娃儿:........
二丫跟三丫都上高中了,小姐俩学习不错,四丫在省城读初中,小丫头从小就沉迷赚钱,一到暑假就到老爸的工厂里转悠,一本正经监督她爸赚钱,生怕她爸一个不小心,把家给败了。
有时候姜二都怀疑,自个儿这是生了个小财迷祖宗?
姜大一直担任着大溪村的村干部职务,以前是大队长,后来就成了村长,前年老支书年纪大了,功成身退,本来要选新支书,村民们直接让他一个人村长跟支书都干了,说是相信他。
姜大:.........
行吧。
厨房里,陈秀英炸好了肉丸子跟鸡肉,老太太尝一口外酥里嫩,又给儿媳妇们一人分了一块。
许春秀现在是厂里的副厂长了,还是那副风风火火的性子,吃一口肉丸子,香的哈哈笑。
赵满推了推眼镜,冲着吴凤笑。
许春秀一看,嘿笑话我呢,冲过去就是一阵挠,赵满跟吴凤跑到陈秀英躲,陈秀英笑护着几个弟妹,不管多大的人了在老太太跟前还跟小孩子一样。
老太太让儿媳妇们逗的合不拢嘴。
下午三点,姜大哥几个总算踏进了家门。
现在哥几个三个老总,一个市公安局的局长,姜大还是村里的村长跟书记,说句不夸张的话,真是一天天的忙的团团转。
不过,再忙也要回家陪娘过年。
再说了,这哥几个都想把老母亲带在自个儿身边呢。
这么些年了,老太太都生活在大溪村,早就习惯了,再加上现在村里条件好了,修了马路建了桥,去城里方便多了。
老太太喜欢小山村的鸟语花香跟质朴热情,就哪里也不去了,就在这里终老了。
姜大跟姜二哥俩一听乐坏了,他俩就在老家守着娘!
姜三跟姜四没办法,回家就跟两个哥哥争风吃醋。
眼瞅着外头的雪不下了,老姜家院子里,外头的雪也清扫干净了,老太太就想到外头散散步。
小石头看奶奶要出门,蹬蹬蹬迈着小短腿跑过来,先是甜甜喊奶奶,然后伸出小手要跟奶奶一起去。
沈荷笑眯眯点头,祖孙俩拉着手往外走。
姜大哥几个一看立马追了过来,抢着搀扶老母亲。
“娘,出去走走啊,儿陪着吧?”
“啥呀,娘,我陪着您。”
“老二,你干啥,娘最喜欢的是我!”
“呸,老三你咋这么厚脸皮,当个公安局局长就说胡话。”
“大哥你们都错了,娘最稀罕的是我这个小儿子呀。”
三个哥哥:“呸!”
姜四:“.........”
就这么着,四个衣着不凡,身份贵重的四个中年男人就跟小学鸡一样互啄了起来。
老太太笑呵呵带着小孙孙往前走,早就把四个傻大儿落在后面了。
等到姜大哥几个反应过来,娘早出去老远了。
哥几个也不互啄了,嗷嗷叫着追老母亲去了。
”娘,等等儿啊!!!”
一声嚎叫惊飞了停在电线杆上的麻雀。
沈荷抬头望向云层中跳出来的太阳,笑道,今年又是个热闹的新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