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终于合上了奏疏,摔在了桌子上。
“毛骧你说,这份证据是哪里得来的?”
毛骧愣住了,怎么感觉皇上不相信这份奏疏写的内容呢?
“启禀皇上,这是寒山居士汪骏荃的孙子汪琦提供的。”
“汪琦?”
老朱皱了皱眉头:“毛骧,你可曾查证过?”
“呃,臣不敢疏忽,得到消息之后,臣就前往封存库房查证了。”
“可曾查到那尊吕家送给胡惟庸的玉佛?”
“臣在查抄胡府的清单中看到了那尊玉佛,并且在封存库房中找到了。”
“该死!”
毛骧听到老朱怒囊了一句‘该死’的时候,心里兴奋的不要不要的,哦嚯,这次可算是板上钉钉了。
吕婉容老爹这货貌似是个没脑子的货,那尊玉佛相传为汉武帝最为喜爱的一件玉器。
高约三尺三寸,遍体镶金,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要不怎么说金镶玉市无价呢。
后来流失在民间,被吕家所得。
具体是不是汉武帝曾经拥有过的,那早已经无从考证。
如果这尊玉佛当成一个古董玩物把玩的话,也无可厚非。
可是吕婉容老爹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他献给胡惟庸的时候,或许是为了彰显这尊玉佛的高贵,还吟了一首打油诗:“昔日汉武爱,今朝胡相拥。佛光普照处,满堂生锦绣。”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没那么复杂,就是为了拍马屁而已。
可是,胡惟庸谋逆大罪实锤了,并且被抄家斩首。
那么这首诗就有点意思了。
一首寻常的诗,竟然被汪琦这小子解读成了,暗示劝说胡惟庸谋反称帝的证据,并且言之凿凿的呈送到毛骧的面前。
这你说上哪里说理去
这又能怪的了谁?要怪只能怪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了。
毛骧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往这方面去刻意的去想,不过他看了汪琦这小子的解读后,深以为然。
胡惟庸的坟头上的草都几尺高了,你说不是那个意思,可是谁能给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