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的饶意思,无外乎是中原朝廷不可信。
当然了,这是基于和元朝蒙古人打交道来的经验。
但是现在我们要打交道的是中原汉人,不是元朝的蒙古人了。
老朽的意思是,无论大明的永和伯郑长生的是真是假,我们要给他一个机会。
把他请过来,来到我们云龙侗当面明。
如果,他只是缓兵之计,是迷惑我们的,那他肯定不敢来。
可是一旦他要是敢来的话,那朝廷的诚意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那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好了。
朝廷可信不可信,就看他永和伯郑长生敢不敢来我们云龙侗了。
大家同意否?”
额,格家老祖宗一席话,正到格吉鲁的心坎上。
不愧是老祖宗,处理事情就是有水准。
眼下的情况是,云龙侗十八寨的人,很明显的以自己家和阿旺家,分为两个派系。
刚才的情况已经争得是面红耳赤,有点似同水火的样子了。
这要是无节制地争论下去的话,闹不好,一个言语不合拔刀相见的可能都樱???
老祖宗的话,给渐渐升温的气氛泼了一盆冷水。
使得双方都冷静下来。
侗民不能乱,尤其是不能起内乱。
这是准则,数百年来,侗民向来是团结的,从未有过内乱的发生。
要是在他的掌权期间,侗民们有了芥蒂,起了冲突,在见了血,他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阿旺的脸色变了又变,良久之后,他上前一步躬身道:“老祖宗言之在理,那就请大明的永和伯郑长生来一趟吧!”
阿旺虽然实力再怎么雄厚,可是他也不敢担负一个挑起冲突的罪名。
有了格家老祖宗定海神针的发话,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侗民十八寨的头人们,以及长老会的长老们,也都不敢再什么了。
于是格吉鲁手书一封,派人送到郑长生的面前。
在信里,格吉鲁把情况很他明了。
阿旺家族的人不相信朝廷,欲邀请他前往云龙侗一会,当面明情况,以安抚侗民的心。
现在的郑长生是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不去的话,朝廷要想收复侗区,难免会刀兵相加,血流遍地。
这到底死的还是华夏的炎黄子孙。
当然老朱是不会惧怕侗区十八寨区区数万人马的。
大明的兵锋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如果侗民真的是不服软不屈服的话。
大军所到之处,敢抵挡者,皆会化为粉末。
这是郑长生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
可是要是去的话,这明显又不在行程之内。
跟侗民起冲突,这本来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剿灭弥勒教。
处理边民和侗区民众的事情可以延后在处理,开疆拓土,改土归流这等大事,可不是他一个的永和伯爵能够决定的事情。
朝堂那么多大佬,还有睿智的老朱,怎么着也轮不到自己发话。
况且,这一去的话,吉凶难料。
万一因为自己的节外生枝,而影响了剿灭弥勒教的大事,那可真就是不美了。
可是他又不想放弃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
能够兵不血刃地收复一片大明的疆土,还想什么?
大明的军兵浴血奋战这么多年,依旧祖国尚未一统。
要是自己能够把侗区收复回来的话。
那对于围攻盘踞在云南的蒙元残余势力,将是一个绝妙的助攻机会。
还有,吴冕的作乱,弥勒教的作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之,收复侗区绝对是一个不二良方。
侗区位于三省交界,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一旦朝廷的大军背靠侗区,在对他们用兵的话,这就是无敌的存在了呀!
没有侗区从背后偷袭,大明兵锋不在担心腹背受敌,那将是一往无前啊!
考虑再三,郑长生还是决定要去。
去是要去,可是怎么去是单枪匹马的去,还是带着防卫部队去?
这让郑长生有点为难。
大帐内,所有与会者,都反对永和伯郑长生冒险。
但是看郑长生心意已决,是无法挽回了。
他们决定拔寨起兵,护送郑长生前往侗区。
郑长生微微笑了笑:“各位兄弟的心情我能理解,上次格吉鲁就能能有胆量,来我大营商谈。
本伯怎么能让人家笑话,胆如鼠呢?
况且,本伯是去和谈的,带着大军拳王成何体统,倒显得我大明气了!”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