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2章 小棋子大布局

大明墨客 谁家郎 2193 字 2022-09-04

说起来大明的宝钞,印框高约三十厘米、宽约二十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之一。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

初行宝钞时,一石米值钞一贯,后来随着当政者不通经济之术,滥发之下导致贬值。

说起来,根本原因,还是明太祖洪武年间由于当时缺铜。

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

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朝廷又发行小钞五种,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永乐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

永乐二年1404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这就已经处见滥发宝钞的严重后果的端倪了。

到了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这个时候经过控制下降了不少。

可是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五文;这个时候的恶果,就是大明百姓自己吞食了。

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

当时是“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

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其实呢,宝钞制度在当时,也是很有用的,很是解决了大明那个时候的钱荒。

如果后来不滥发的话,这绝对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创举。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一帮不懂经济的腐儒,缺钱就发行一批,再缺钱再发行一批。

导致的后果,就是大明经济的坍塌。

就跟当年民国滥发金圆券是一样的后果,通货膨胀之下,购买力极度的下降。

郑长生来到这个世界后,就一直在研究大明的钱币问题。

不过他没有说,心里可是一直没有放下。

钱荒,现在还可以用宝钞代行。

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经济需求。

但是将来呢,以后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大道理朝堂上的文人哪一个都是信手拈来。

可是真正的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在没有人懂的经济之术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虚妄的。

如果后世的一个经济学家,来到古代的话,可以把整个世界的钱财都席卷一空,这一点也不夸张。

就后世的话,一个索罗斯就够世界头疼的了。

郑长生是这样想的,铜钱短缺,暂时的可以用宝钞代替之。

可是要是不解决钱荒的话,这早晚是个隐患,将来还是会爆发出这个问题。

要解决钱荒的话,那用纸币的发行,似乎是必然的结局。

这在后世的时候,已经通过验证了的。

后世所有国家都是用纸币代替贵金属钱币的。

可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黄金白银等硬通货的存量要足够。

否则的话,滥发宝钞的后果,史书为鉴,大明是个什么情况,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

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大明百姓的购买力从明初到明中后期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郑长生决定改变这个现象,那首要的就是要积累足够的贵金属。

黄金、白银,这是必不可少的。

要说白银大明地大物博,可以说存量很是丰富。但是开采出来还需要时间,再说了,郑长生也不想过度的开采。

除去这些因素之外,郑长生把目光早就瞄准了日本。

日本这个国家其实白银的储量还是很客观的,但是他们国内的白银虽然横行,甚至白银的价格极低。

购买力实在是有限的很。

所以日本每年都要派大批的朝贡贸易团队来到大明。

但是呢,大明的通行货币是铜币或者宝钞。

他们本国的白银却用不出去,这也是滋生海盗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本国内空有大量的白银,却无法换成大宗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