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7章 崭新的世界

大明墨客 谁家郎 2194 字 2022-09-04

究其原因,持功而骄,手里有丹书铁券,有恃无恐的。

老朱为此痛心疾首的发了一道罪己诏,很是忏悔了一番。

最后在太庙祭,焚烧祭文书,告知上和先祖,他要食言而肥了。

当初为了奖赏这些饶浴血奋战,大明的江山社稷毕竟是他们打下来的,而给了免死的丹书铁券。

可是现在丹书铁券依然成了,祸害大明的罪魁祸首了。

他要收回,他要忏悔。

当丹书铁券成了一纸空文毫无作用后,不管是不是淮西勋贵的人,一个个的都老实多了。

这下老朱才算是稍微有点满意。

没有沥书铁券的加持,看你们还敢不敢祸害老子的江山。

郑长生建议老朱,要重新分发田地,这次要用严格的大明律管控起来。

一旦再有巧取豪夺,侵占民田者,杀无赦,无论是谁。

而这一切都通过方孝孺的妙笔生花的润泽下,在大明新闻周刊上发表了出来。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这个举措可是太给力了。

之前平头百姓们就算是被侵占了土地,他们也无处伸冤去,只能沦为佃农。

可是现在好了,不但被侵占的良田退还,还要多分一些土地算做补偿。

谁不高兴啊。

整个大明现在最忙的两个人,一个是户部尚书方克勤,另一个就是他的儿子方孝孺。

父子两人,一个宣传舆论开道,一个统计田亩,分发田地。

朝堂上的人谁不羡慕?

一门中父子二人,具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办差,这份恩宠可谓一时无两,风光无限啊。

郑长生姑且把这次的分田举措,称之为“土地改革”,其实也不算是改革,因为现在的政策跟立国之初相差无几。

只不过是用更加严格的律法,限制了土地流失和流转罢了。

不过这也触动了很多饶利益了。

任何事都是有双面性的,一方欢喜,当然就有另一方不欢喜。

可是有老朱这个强有力的大手在后面推动,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是乖乖的俯首听命。

迄今为止,郑长生脑海中的改变大明的计划,才算是颤颤巍巍的走出了一地步。

清除掉了淮西勋贵这只拦路虎、绊脚石,清空了国内的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

并以律法的形式稳固下来,只要农民这一块先处理好了,让他们丰衣足食,这是压倒一切的。

这是国内稳定的基石。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这是两个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些年老朱成立了商务部,在周明通的统筹下,做的还算是可以。

商也逐渐的发展兴旺起来。

手工业者逐渐的崛起,起来很快,其实算一下,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尽管是波折不断,可是总体形势还是在向好的一面发展的。

郑长生用矛盾分析法,很是针对当前的大明的情况剖析了一下。

归结为当前封建时代,君主专制情况下大明的主要矛盾是:极蹲下的生产力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然这是指的是国内,并没有把外部敌对势力算进去。

商业要繁荣,你得有商品才能出售啊,可是现在的生产水平严重的跟不上趟。

百姓要稳定要富足,可是土地的产能有限,这也极大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郑长生最近倒是清闲了下来,老朱没给他安排什么任务,可是他却闲不住了。

人一旦有了目标和理想的话,在让他过吃饱等饿的日子,那就是一种煎熬。

时不我待啊,不要只看到京师的繁荣,吃不饱肚子的人还多的是呢。

他在去杭州查办李善长的时候,沿途所见所闻,可是深深的刺激到了他的心的。

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大有人在。

京郊的郑家庄园外面,郑长生带领着一帮雨花书院的学子们,在田间地头劳作。

原本郑家就有三百多亩良田,后来老朱把皇庄的地也赏给了他。

几千亩的土地现在是绿油油的一大片。

这是郑长生的试验田,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种子了。

尤其是土豆这种农作物,他打算把种子发下去,先从京师这里开始,逐渐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