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古人诚不我欺啊。
宋濂手一指郑长生:“那个学子,拿上你手里的书过来。”
额,贼你妈,还真拿老子开刀啊,郑长生满脸的黑线。
那些纨绔子弟们,看宋师没有找他们的麻烦,而是拿郑长生这个小屁孩开刀,心里都放松下来。
宋师还是给面子的,家里老子怎么说也跟他同朝为官,情面还是要讲一些的。
他们心里暗暗的得意,都笑呵呵的等着看郑长生的笑话。
宋濂顺手从郑长生的手中把书拿了过来,他究竟是要看一下这孩子读的书是什么。
额,竟然是资治通鉴,这可是让他讶异坏了。
这孩子看样子不满十岁吧,顶多也就七八岁的样子。
按说这个年纪能够进入文华殿学习,这已经是超过他的预期了。
这里的孩子一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安插进来的后进子弟,他可以理解,不想追究。
毕竟都是同朝为官之人,为了家族孩子未来考虑,有点私心这不难想象。
可是你这点的孩子四书五经估计都没读通的吧?竟然看起来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来了。
要知道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又兼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目的就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亡荣辱、民族崛起衰落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这本书里面的学问可是大了去了。
如此幼童能看的懂?他是持怀疑态度的,心里考校之意渐盛。
“兀那学童,如此史学之巨著,可懂否?有得乎?”
“学生惭愧,不敢自视甚高,粗通而已。其书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
宋濂手一抖,差点没把资治通鉴给掉地上。
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此等妙论可是头一次听说。
一万个人读书,就有一万个结论,每个人的心得体会是不同的。
有些人能从书中体会到治国方略,有些人能体会到经世之道,也有人能体会到异域风情。
当然说到底还是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是这孩子貌似有点语出惊人之意。
他从资治通鉴里面领悟到的竟然是权谋之术,昏天黑地这讲述的何其之好?
从宋神宗起就列为官场必读之书,而且要求皇子也是必读。
这里面的治国之道可包涵的多了去了,就看能不能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