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青石镇。
而对旁边的桃花镇。
那边山地较多,比较适合柿子树生长。
可到了柿子出产的季节,家家户户产柿子,柿子价贱,百姓赚不了什么钱。
这个时候,朝廷如果能出面引入商贩,将桃花镇的柿子以市价略低的价格收走,桃花镇的百姓便能靠卖柿子挣上钱。
而桃花镇凭什么能吸引来足够的商贩?
当然是当地得大规模种柿子啊。
量多了,商贩在同一个地方能收购到足够多的货物,自然会愿意来。
而且,桃花镇如果真能成为柿子之乡,一些有远见的商人也会考虑在桃花镇开设作坊。生产跟柿子相关的商品,比如柿饼之类的。
从柿子做成柿饼,商品的保质期就长了。
柿饼对外的话,可以运到全国各地去售卖。
除了桃花镇,别的镇子完全也可以参照这样来操作。
总之,适合种粮食的地方,便专门种粮食。
适合种瓜果的地方,可以专门种植瓜果。
形成规模效应之后,经济效益也会跟着提高。
另外,林晓月还提出了招商引资,鼓励商人在当地开设作坊,形成当地产业支撑之类的概念,听得安阳王眼冒精光。
“王爷谬赞了。”林晓月笑着应道。
心想着,她说这些,其实主要还是想自己的辣椒作坊和腊肉香肠作坊,能开得更顺利。
“那,对那些交通不是那么便利的镇子,林东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安阳王又问道。
林晓月一愣。
“要想富,先修路。”想了想,开口道。
安阳王眸色一惊。
其余人也是纷纷望向了林晓月。
“人口和交通是发展的关键。那些交通不便利的镇子,对外相对隔绝,外人进入的难度大。”
“就算当地能生产出好的东西,可交通运输不便,商贩们大多也不会愿意去。”
“毕竟对商贩们而言,运输也是很大的一块成本。”
“所以,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得好,路一定得好。”林晓月解释道。
众人恍然大悟。
“路修好了,哪怕当地不发展农副产品,而是做旅游观光,经济也可能盘活起来。”
“旅游观光?”安阳王不解。
“哦,就是修建一些旅游景点。风景好,或者有名山古刹,以及文人墨客喜欢的,有故事的建筑之类的。”
“反正制造一些噱头,吸引人们去参观游览,放松心情。”
“游客们去了,便会花钱消费。当地便能依托这些旅游景点来赚钱了。”
安阳王听得眼神都亮了。
“好一个‘要想富,先修路。’今日听林东家这番言论,本王真是受益匪浅啊!”惊叹道。
其余人望着林晓月,眼中也是一片钦佩。
林晓月笑了笑,“王爷过奖了。”
“只是些民妇愚见。王爷能听民妇妄言,海纳百川,心胸广阔,乃我安阳郡百姓之福。”
“哈哈!林东家今日算是让本王见识了,什么叫做‘巾帼不让须眉’!”
“可惜林东家,不为男儿。否则,当为相才啊!”
安阳王此话一出,现场皆寂。
相才,林东家的见识和想法,确实当得啊。
可惜不为男儿,是啊,幸好她不是个男儿身……
此时众人心头都涌上了这个想法,只是大家有这想法的原因不同。
林晓月又跟安阳王客套了两句,借口累了,才回了客房。
林晓月走后,安阳王还有些意犹未尽,一副巴不得想跟林晓月谈到天黑的模样。
望着林晓月和厉枭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安阳王这才压下了心中的情绪,望向了梁瑜。
“林东家之才,让人惊叹啊。”带着些遗憾的道了一句。
梁瑜看了一眼自家王爷姐夫,知道他是真看中了林晓月的才华。
“这样的女子,千年难遇。也幸好,只是一名女子。”应了一句。
安阳王猛地望向了梁瑜。
梁瑜面色微变,赶紧躬身行礼。
安阳王看了梁瑜一眼,接着收起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