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司徒碧面目狰狞,越骂越是不堪。现在他已经做了阶下囚,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反而什么顾忌都没有,将那些高高在上的傲慢用最腌臜的语言骂出来,哪怕是打过仗的贾琏都听得直皱眉头。道“父亲,怎么不让人将他嘴堵起来”
听见贾琏如此说,刚喘了一口气的司徒碧又开始高声咒骂“贾琏,你算什么东西也想堵住朕的嘴你贾家一家子的伪君子贾赦,你不是跟苏丞相、颜济沧、宋安那些乱臣贼子相互勾结,还污蔑朕容不下有功之臣么怎么到了你自己,你连亲儿子都容不下了贾琏,贾赦封你做太子了吗朕告诉你,他会防着你,不会给你权利。你们贾家也会父子相疑,自相残杀等着吧,你贾家一样要亡”
贾琏心中一凛,这些时日,他受到的奉承实在太多了,不少人夸他英明神武,世间无双,甚至有人私底下说其神勇更胜父亲,在立国之战劳更大的。
因贾琏对贾赦一直有一股崇拜之情,暂时倒没觉得自己胜过父亲。但是受了名师教导,经历朝代更迭,亲自领兵打仗的贾琏早就不与前世同日而语。经司徒碧如此一挑拨,贾琏也不经心想父亲迟迟不肯登基,当真是在防着我么
然后贾琏又立刻否定了自己这可怕的想法不,父亲不会如此。
但是现在自己不会和父亲离心,将来呢
贾琏沉着了许多,便是心中天人交战,脸上也不会神色变幻不定。但是通过眼神,司徒碧看出贾琏在思考。这就好,他们自相残杀才好呢,凭什么他贾家篡夺江山,还能父慈子孝
等司徒碧骂够了,贾赦才带着贾琏出了大理寺天牢,又带着贾琏去了史馆。
史馆是典藏各朝史书
的部门,现在已经开始修前朝史。贾赦命人将尚未修订的前朝皇室史书拿来,递给贾琏道“琏儿,你瞧瞧前朝史官对司徒家评价如何”
司徒家只经历了三代皇帝,虽然因致和帝在位时间不短,也有几十年,但是作为一个朝代,实在算不得长。关于前朝三位皇帝的记录要不了多时就看完了。
因是前朝史官记述,虽然大事件上是史实,但是文人的春秋笔法,极尽吹捧之能事。明明昏聩无比之事,也能将司徒家几个皇帝吹得英明神武。
甚至连致和帝要杀贾赦的事,在前朝史官笔下,都是致和帝英明神武,早就看破贾赦狼子野心,防患于未然。
贾琏边看摇头,忍不住将史书一丢,道“若非我亲历,知道司徒家那两父子什么德性,险些便要信了。”
贾赦道“但凡是人,皆有趋炎附势之徒。司徒家能在乱世之中夺取天下,自有不凡之处。但是不过三代时间,致和帝父子便在这样的吹捧之中迷失本性,自以为是。你我父子现在受到的吹捧奉承只多不少,若是我们当了真,日后结局未必便比司徒家好了多少。”
这些道理贾琏都是明白的,然则经历这些时日被人吹捧,但凡是人都很难克服志得满满的心理,时刻保持自省,贾琏也得承认,其实自己这些时日是春风得意的。
“父亲,孩儿日后必当三省吾身。”贾琏道。
贾赦反问道“千日做贼和千日防贼,哪个更累”
“自然是千日防贼更难,所谓防不胜防。”
贾赦点头道“天下事,道理皆是一样。琏儿就算日日自省,也难免有万一疏忽的时候,不如破了这人人溜须拍马的环境。否则今日有陈也俊给你送王熙凤,明日还有别人送别的。日日有人投你所好,岂非正是琏儿所言的防不胜防。”
贾琏现在已经是个见识非凡的人了,即便贾赦的思想对于古人来说,是过于先进的,但是被贾赦培养多年,贾琏也是这世上最能理解贾赦想法的人之一。琢磨了片刻,贾琏道“父亲之言于孩儿来说,犹如雾里看花,仿佛能窥得一丝真谛,又瞧不真切。恳请父亲教教孩儿。”
贾赦确然有许多改革要做,但是即便知道自己改革方向是对的,贾赦也必须争取更多的支持,否则改革失败,其阵痛需要整个社会来承受。而在封建社会改革,难免触动许多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宗族势力等等,需要打破的垄断实在太多了。
贾琏作为军功在身的开国功臣之一,又是几乎各个阶层默认的储君,得到贾琏的支持,自然是推行改革重要的一环。所以贾赦才对贾琏循循善诱。
见铺垫得差不多了,贾赦道“琏儿知道溜须拍马,逢迎讨好的根源是什么么”
“人往高处走,攀附权贵古来有之。”
“正是如此”贾赦道“所以釜底抽薪之法,便是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距。譬如人会逢迎讨好身份高贵的人,却不会巴结身份不如自己的人,若是大家的身份皆是一样,这等溜须拍马之事便会少上许多。”
贾琏倒是认真在思索此事,但是古人到底从未接受过人生而平等的教育,犹豫道“可是尊卑有别,此事哪能那么好改变”
贾赦这才将一本折子递给贾琏。
贾琏接过看了,瞪大了眼睛。
这只是贾赦改革举措的一部分,譬如废除跪礼,废除买卖人口;推行一夫一妻制,不许纳妾;士族产业也要纳税等等。
这些于贾琏而言,虽然也觉匪夷所思,但并非难以接受。反正贾琏这些年行军打仗,贾赦对所有人的要求向来是将士同吃同住,不许欺压百姓,不许搞特殊。
便是回京之后,奉承的人不少,但是贾琏的生活作风倒还未变。
但是到底从小出身贵族,贾琏深知文武百官家家有妻妾奴仆,名下有产业。
之前的科举让女子参考,已经引得百官反对了,若是这些举措再推行下去,岂不是引得百官动荡但是这些举措若真能实行下去,倒是确实能缓解阶级矛盾。
“若是当真能如此,父亲必得百姓爱戴,只是文武百官哪里,只怕阻挠不小。”贾琏如是说。
贾赦却道“自古以来,哪怕最鼎盛的王朝,也不过二百余年,每朝每代到了末年,除了君主昏聩,百官贪弊,天灾外,覆灭的最主要原因还有什么你可知道”
贾琏一副求知若渴的表情,贾赦继续道“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以前你生于高门大户,不知民间疾苦,之前咱们出征北疆,你也见识了真正的贫苦百姓,知道他们过的什么日子。但凡百姓揭竿而起,皆是实在没有活路之后挣扎求存。
而自古王朝覆灭,皆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手上没有地,却承担大量赋税。士族假作清高,口中喊着视金钱如粪土,实则制定些有了功名便免税的政策。普通人为了免税将田地挂在有些士族名下,结果被巧取豪夺。最后土地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国库却日渐空虚。
琏儿,我从未想过什么千秋万代。我向来觉得这天下,应当能者居之,才能让更多百姓受益。但是我想
试试削弱士族的特权,让百姓脱离至多两百多年便要轮回的苦海。若是朝代更迭之时外族趁机坐拥天下,更是我华夏族的灭顶之灾。且不管将来这江山姓什么,我都希望是华人治华,你愿意支持我么”
贾赦这番话说得并不算激昂,但是不知为什么,贾琏却觉万分受触动。总觉得父亲说这番话的时候,有一种重愈千斤的沉痛。贾琏学过五胡乱华,知道蒙元天下的时候,四等汉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听了贾赦这一番话,备受鼓舞的同时,也豪气顿生,道“孩儿必当全力支持父亲”
贾赦拍了拍贾琏的肩膀,没再说什么。
其实现实世界里,这块土地上的苦难还要更多。贾赦所列那些改革,也有一些先烈们用实践证明可以成功,自己不过是拾人牙慧。
贾赦自认不能和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的伟人们相比,但是有了今日这样的地位和机会,贾赦想试试。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贾赦并未将这些举措一股脑的抛出来。而是一件一件的试行。
这日文武官员又在劝贾赦登基,贾赦却道“众位大人,登基之事暂且不谈,我这里有个提议,各位不妨看看可行否。”然后将早就拓印好的改革细则分发下去。
这一次贾赦提出的举措只有两条,一条是废除蓄奴,一条是废除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