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那么令牌谁给的呢?龙禁尉直接对龙椅上那位负责呢,除了致和帝没人给得了这个令牌。所以贾赦此举确实是事急从权。

陈御史此刻也有进无退,继续质问道:“便是如此,但你道德败坏,不认岳家又怎么说?”

贾赦已经表明了自己无意争实缺,张太傅就好出面了。

只听张太傅道:“启禀皇上,小婿贾赦和我一直有往来,不知陈御史这话从何而来?陈御史是瞧过我府上走礼账本还是怎么?陈御史也熟读圣贤书,入仕为官拿朝廷俸禄,不思多奏利国利民之事,偏生在这些人情往来上留心下功夫,难道是歪了心术?”

哎哟,谁还不是读书人呢?你陈御史会扣帽子,人家一代大儒张太傅不会?而且现在张家又没败,张太傅在读书人中的威望高啊,人家门生遍地,张太傅一句‘歪了心术’,这话可是太重了。

当然,张修这句‘歪了心术’可谓是说得理直气壮。朝堂之上无蠢人,谁都知道陈御史追着贾赦咬来得蹊跷。

陈御史自然也知道张太傅下场之后,局势瞬间逆转,现在被架在火上烤的人变成了自己。但是事已至此,陈御史继续辩道:“荣国公过世,张太傅府上并未派人前去道恼,此乃贾赦不与岳家往来的证据,这并不需要谁刻意打听。我不知为何张太傅突然替贾世子说话,但是堂堂太傅,岂能朝堂上作伪证?”

荣国公身份不一般,过世后连戴权都亲自去吊唁过,自亲王到四王八公,勋贵世家皆设祭棚,张家会不会去甚至是彼时京城许多人家私下猜测的话题之一。注意到的人无数,这一点上,张太傅也不好反驳。

工部尚书宋安是个正直人,他刚开始入朝为官的时候晋升不易,因他能力出众,也曾被人造谣过私德问题。因而宋尚书说了一句实话:“皇上,臣今日在东华门外等候上朝时,亲眼所见张太傅和贾世子在一处说话。两家往来情况如何臣不得而知,臣以为此等细枝末节没有在朝会上讨论的必要。”

陈御史脸都差点黑了。一个朝会被一位太傅一位尚书当朝打脸,换谁脸色都好看不到哪里去。

而随着宋尚书这句话落地,陈御史也没再纠缠贾赦的私德问题了。

贾敬所站的位置比贾赦靠前得多,能看清司徒硫的整个背影。张太傅替贾赦说话的时候,贾敬看到司徒硫的脊背稍微绷直了些。

司徒硫确然在张太傅和宋尚书相继出面替贾赦说话之后暗叹了一声可惜。原本司徒硫也没指望靠一个言官就将贾赦如何,不过是将贾赦架在高处之后,让文武百官忌惮宁荣二府权势过于集中,好让侯孝廉在竞争京营节度使一职上处于有利位置。但有了张太傅和宋尚书替贾赦解围,便算是功亏一篑了。

贾赦的道德问题以张太傅亲自辟谣告终,贾赦也摆明了孝期不出任职务的态度。那么朝会讨论的重点便回到了京营节度使一职的委任上。

现在剩下的几个候选人中以贾敬和侯孝廉的希望最大。两人各有支持者,唇枪舌战,相持不下。

兵部左侍郎牛继宗道:“启奏皇上,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贾侍郎。”

贾敬和牛继宗分为兵部左右侍郎,位列同级。牛继宗的声音清清楚楚传入贾敬耳内:“贾侍郎在兵部任职,虽今日因配合三司暂且指挥了一支京营军,但到底贾侍郎并未在京营任职。贾侍郎虽然在平乱一事中有功,然贾侍郎无领兵之权而带兵围困岩亲王府,是否有越权动兵之嫌?再一个,在岩亲王谋反一事中,贾侍郎是所有功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一个,这到底是贾侍郎明察秋毫,还是贾侍郎早就知道岩亲王生了二心?”

这两个问题就诛心了。

无论多紧急的事,都绝对杜绝越权动兵。不管是京营也好,地方驻军也好,服从兵符的绝对调派,没有兵符,不管多高的职位都不能调兵。别说贾赦只是兵部侍郎,哪怕苏丞相若无兵符,也不能插手京营的事啊。你贾敬虽然立了功,但追究起来,是犯了大忌。谁敢将京营交到一个越权动兵的人手上啊?

还有,贾敬你反应那么迅速,是否早得知司徒岩要谋反?牛继宗虽然在此处留了白,但是潜台词有两个:第一,你是否是司徒岩同党,临阵倒戈;第二,你是否知情不报?

哎哟,刚打完贾赦又打贾敬,这是铁了心的将宁荣二府继续按在执掌兵权之外呀。

如此一来,朝上局势就渐渐偏向了侯孝廉。侯孝廉是京营将领,不但紧急时候有权随机应变,甚至还有一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规则呢。人家随机应变,及时救驾,那是有功无过。

贾敬反问:“敢问牛侍郎,你熟读兵书,入兵部官至左侍郎,难道没听过料敌于先么?又没听过兵贵神速么?我虽不才,不至于辱没祖宗。发现岩亲王府异动,事急从权之时,既没想过加官进爵,也未因担心后果而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