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子如今的威势,远远胜过登基之初,北地之人,谁没听说过皇帝的性情,岂敢当真跟天子近臣硬碰硬,能够全身而退,已经不算最坏的结果——纸上写的那些地方的主官,都是此次刻意拖延,不肯老实修缮城池的那些。

若是内官过来要求贿赂,当地官吏坚不屈从,自然是美名,若是因为刻意拖延城防修缮事宜,被内官拎出来杀鸡儆猴,那简直是岂有此理,当真流传出去,也会让人嘲笑,到底那边才算士族。

池仪出发前往前营后,才刚刚过了二十天,便传出消息来,说当地大族跟主官勾连,有意谋害天子使者,多亏宋将军豪勇,及时出手,帮着池仪等人把叛贼拿下。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当地势力与中枢势力斗争的结果,叛逆的罪名太大,那些人的亲故自然上表辩驳,在朝廷之外,还指责宋氏与内官勾连。

舆论来势汹汹,多少会有些麻烦,温晏然可以把朝堂轻松按住,却不好亲自过去跟人辩驳,于是把褚岁给召了过来。

这些时日,褚岁依旧在太学那边忙碌,她心中颇为忧郁——雕版印刷术是他们按照皇帝的吩咐研制出的,虽然严加保密,但某些大族中的匠人还是琢磨着做了一些跟风产品。

接到天子召见的旨意后,褚岁立刻赶至城外,本以为皇帝是要跟她聊聊印书的事情,谁曾晓得——

桂宫内,穿着青色夏装的少年天子微笑着看她:“朕知褚卿善写文章。”

“……”

对方的微笑让褚岁不自禁地想起了那篇檄文。

——其实皇帝根本没提东地平叛时的旧事,横平县被攻破后,朝廷也给褚岁正过名,但在时人的舆论中,依旧把她当做东地斥责皇帝那篇文章的真正作者来看待。

温晏然一本正经道:“朕听闻城中有人常常议论朝中政事,褚卿也是年轻人,很不必闷在家里,闲暇之事,不妨与旁人多多交流。”

褚岁无奈拱手,明白皇帝的意思——舆论事舆论毕,最近自己有空的时候,得常去城里跟人吵一吵架。

想要在士人辩论中占据上风,除了个人才学储备外,也跟当事人的过往履历有关。

所以褚岁等于自带威慑效果——不管事实如何,在周围人眼里,她都是骂过皇帝还活泼乱跳到今天的牛人。

褚岁因工作之故,跟卢氏交好,后者自然也派了族中善言之人帮着一块参与辩论,此外还有杜道思、高长渐等一干年轻臣子参与,等舆论逐渐平息后,被派往北地安抚宋南楼的池仪,也终于回归建平。

她去的快,回来得也不慢,原本池仪抓紧时间往回跑,是为了赶上皇帝今年的寿辰,不过路刚走到一半,就听说了京中的旨意——天子有言,以后除非整十年,寿辰当日都不必大肆庆祝。

在刚接到消息的时候,池仪的想法跟许多不清楚皇帝本性的人完全一样:天子一定是不想耗费过多,才取消了寿宴。

其实温晏然对各类安排在非工作日的团建活动一向兴趣平平,尤其是在她刚刚结束了上一阶段的加班,只想安详休假的时候。

如今温晏然大权渐已在握,自然要尽量肆意行事,便让中书省拟旨送往各地,若非整十生日,各地官吏只送一篇贺寿的表文入京便罢,以此免除各种不必要的社交活动——真到二十岁温晏然也不怕,据评论区的剧透,大周不一定能继续坚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