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至了三月,十八乃是万寿节。因着去岁好消息频出,又是玻璃又是座钟,还有牛痘。民间风调雨顺,朝廷国库丰盈。前朝一片喜气洋洋,朝臣们提议大办,康熙也就欣然接受了。
礼部二月初就开始筹备,后宫娘娘们也早早着手挑选寿礼,一个个绞尽脑汁,力求别出心裁,又能让康熙喜欢,从一众宫妃中脱颖而出。
惠妃准备的是一座红珊瑚。这玩意虽然贵重,但在皇室并不新鲜。难就难在,这座红珊瑚形状似龙,有腾飞之像,且为天然长成,未经人工雕刻。这哪里是红珊瑚!这是祥瑞啊!
此珊瑚惠妃年初就已获得,却没支声,将消息捂死了,就等着在万寿节当天献礼大典上一鸣惊人。
至于胤禔,惠妃道:“你还小,不必选贵重之物。多练练书法,写一副寿字便行。或是请教一下先生,挑个讨巧的题材,写篇文章也可。”
胤禔蹙眉:“额娘,这样会不会太轻了?”
惠妃笑起来:“若要贵重,皇上什么贵重东西没见过。更何况你才九岁,没成亲没出宫建府。像你这般的年纪,皇上最看重的便是学业。你只在这上头下功夫,准能得皇上欢喜。”
胤禔想了想,“还不知道毓庆宫那边送什么呢。”
惠妃一愣。这倒是个问题。她的提议没毛病。但太子或许也能想到。若二人送到了一处可不好。论武,太子虽不差,胤禔却更为出色。论文,即便太子小两岁,也比胤禔要强些。
惠妃沉下脸:“你先准备着,我让人去打听。”
话音刚落,芳蕊进来回禀:“娘娘,大阿哥!太子殿下去送寿礼了!”
惠妃十分惊讶:“现在?今儿才初一!”
“是!太子没有要瞒着人的意思,同毓庆宫的宫人说的,捧着个盒子直接去了。”
惠妃双手一紧,“去打听打听,他送的什么!”
胤礽屁颠屁颠捧着木匣子来到慈宁宫,动作小心翼翼,脸上满是喜气。
太皇太后笑问:“这是得了什么宝贝,这么高兴?”
“好宝贝!”胤礽回答完,看向正在慈宁宫请安的康熙,“汗阿玛,儿子给您送寿礼来了!”
“寿礼?”康熙眼眸带笑,“这还有大半个月呢,怎么这么早!”
“因为儿臣想做第一个给汗阿玛送寿礼的人啊!当然要提前送过来,不能让别人抢了先!更何况,我这宝贝只能早,可晚不得!”
康熙好奇起来:“什么东西,还晚不得了?”
太皇太后笑嘻嘻凑热闹:“呦,看来这寿礼不简单,也让我瞧瞧!”
康熙打开木匣子,一时愣住。里头不是什么玉石珍宝,而是一节一节的稻穗,填满了整个匣子。
太皇太后咦了一声,转头询问胤礽:“可是你亲手种的那批?这是收割了?”
“是!”
在一旁服侍的戴佳氏低笑着说:“还是太子有心。皇上刚才还同太皇太后说,如今国库丰盈了,他最大的心愿便是想要五谷丰登。皇上,这可是太子殿下亲手种出来的,意义不同。臣妾瞅着,再没有别的礼物能比得上。”
一番话直接把胤礽种植水稻的行为无限拔高,康熙高兴地眼睛眯了起来,“没想到竟然真让你在玻璃房子里种出了稻谷。”
他想得要多一些。若是冬天也能种植水稻,民间是否可以效仿?但这个念头也就只是一瞬,转眼消逝。
不说玻璃房子的造价。就以胤礽造那房子的方法,小范围内使用尚可,大面积种植是不行的。而且毓庆宫那么点地,胤礽派了八个奴才日夜守着,精心伺候。民间能费得起这等劳力与时间?
康熙一叹,只得作罢。
太皇太后打趣道:“成嫔说得对。保成亲手种的可不一样。皇上,我看不如拿下去让奴才们脱了壳,今儿就煮了。我也沾光尝尝。”
胤礽赶紧将匣子捂住:“不行!乌库妈妈,这个不能吃的!”
太皇太后一愣。康熙大笑起来:“不让吃?好!那朕就让人保存起来,时时看着,念着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摇头:“这又不是摆件,如何收藏起来观赏?汗阿玛,这是要留种的。”
康熙懵逼:“留种?你送稻种给朕?你莫非想让朕跟你一起种地?”
胤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汗阿玛,你瞅瞅这些稻子有什么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脑袋,恍然醒悟过来,康熙一个皇帝,只吃过大米,怕是见都没见过稻种,更别提分辨区别了。
他挥手让人把索额图当初搜集的稻种没用完的全拿过来,按品种区分,一一摆在地上。
“汗阿玛,一般能被留作稻种的都是选取当季最好的谷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里这些是不是比地上这些都要饱满?”
“确实要饱满一点。”康熙狐疑地眼神望过来,“所以呢?”
“汗阿玛请随我移步毓庆宫!”
二人来到玻璃房。
胤礽指着水稻田说:“汗阿玛仔细看,一号地与二三四号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颗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将孟吉祥唤过来:“你来告诉汗阿玛,一般百姓种出来的稻谷可有这么好的?”
“回皇上、太子。没有。奴才进宫前同父亲种了五年的地,从没见过像一号地这般,长得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