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告别故乡,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她才发现,自己其实不想离开,其实上海也没有那么好。
晨起动征铎,人迹板桥霜。
慢慢记得这一首古诗,她比任何一个孩子的感情都要细腻,她沉默着,但是她的眼睛总是在看着,关注着一切的事物,她自己很少去琢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但是她擅长去想别人想什么,善于去从细微的动作里面,去理解别人的心情。
穷孩字没有伞,所以在下雨的时候,只能努力奔跑。
她在今后的无数次的离别当中,去求学,去工作,去跟斗,都是在太阳没有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去坐上去大城市的班车,然后颠簸一路,在暮色十分才安顿下来。
姥姥没有人送,自己带着行李,翻山越岭,走路回去了。
日子总是一天一天的过,在这个夏天还没开始的时候,蝉刚开始破土而出,还没有大面积蜕壳的时候,慢慢走了,只有姥姥一个人来送。
她记得,那一个夏天,没有听到蝉鸣,从下午开始,一直到天黑了的,跟家里旁边小树林里一样的,开音乐会一般聒噪的蝉鸣。
坐的依然是大巴车,慢慢走之前,马永红就跟她说不要多喝水,姥姥也嘱咐她了,因此她就不喝水,上车了也不睡觉,是那种长途客车。
很破旧,一人一个床位,也很脏,可是没有人嫌弃,成年男人躺下来,胳膊就没有地方放着了,总是人挨着人。
慢慢对路上没有什么印象,她跟三姑夫不熟悉,也不会说话聊天,只记得到了一个地方下车,三姑夫带着她吃饭,坐下来的时候看着菜贵,点了个蒜台。
等着人走了,三姑夫才说,“真贵。”
慢慢不知道,听着说贵,吃的时候就很少去夹,吃了一个馒头就不再吃了。
作者有话要说:日子就像是石榴籽,看着多的吃不完,不紧不慢的一颗颗的抠下来,可是最后发现了,除了一手的红色的石榴汁,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了。
第44章
挨打的孩子
慢慢摇摇晃晃的睡着了, 等着睁开眼睛的时候, 她听着耳朵边上有人小声的说话,车上的帘子是开着的。
她抬起头来,小手支撑在车垫子上面, 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她半张着嘴巴, 看的入了神。
上河没有霓虹灯,没有五光十色的夜晚,一闪一闪的, 看着让人心里面喜欢。
“快了,我们快到上海了。”
三姑夫看着慢慢醒过来了,压抑着兴奋说话,有了霓虹灯的地方,就快到上海了, 他们走了一天一夜, 天亮的时候能到车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