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之所以要选择在中午,也是因为这个时候河面上更好走,河水温度最高,人太多了,又有许多东西,木筏很容易翻。

中午出发,无论是人掉下去了还是粮食掉下去了,都更方便应对。

知道青梅要去镇上,赵三明也搓着手表示想去。

“这不是到处都收粮了嘛,咱们要买粮食,这会儿肯定好买!”

赵三明可知道青梅对于储存粮食这事儿有多执着,一提这个,保准管用。

果然,原本想要拒绝的青梅收回了到嘴边的话,闭嘴点头,并且拿出了才从江红军那里领到的五十六块八毛二。

留了八毛二,其余五十六全给了赵三明,青梅叮嘱他:“大部分买粗粮,小部分买点细粮。”

随着秋收的到来,空了一年的地窖再次迎来长胖的日子。菜园子里的红薯土豆已经全部收获了,带着点泥土通通下了地窖。

如今菜园里只有大白菜还矗立着,算是院子里难得的装点。

另外,随着气温开始下降,青梅也从山里弄了些野味回来,吃不完的就都被赵三明处理成糟肉腊肉肉干肉松等物储存了起来。

可吃的东西,青梅从来不会嫌多,能买到粮食,自然是赶紧买。

要是这个世界华夏接下来的历史轨迹没有发生大变化的话,1959年,也就是今年,大概是三年来最后一个尚且能自给的收获年了。

三年的时间,想一想连续性大干旱造成几乎颗粒无收,青梅晚上不去地窖转一转,都要睡不着觉。

赵三明高高兴兴地接了钱,想了想,试探着问青梅:“梅子,你看咱们要买粮,肯定得多赚钱才行,眼看着地里要休息了,要不然我去跟海哥跑一趟?”

当初赵三明被青梅吓得不轻,胆儿也小,自此以后都不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