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千叮咛万嘱咐,分明牵肠挂肚,金顶大仙心中吃惊,稽首应下,这便往菩提村去了。
灵山脚下也有些旁出处没有的生计,周边很多人都喜欢来这里朝圣拜佛,所以山脚下的村落,多数都不种地,反而以雕刻佛像、买卖佛物为生,黛玉借住的这家姓陈,家里原有一个儿子,却是中年病故,单留下老婆婆一人,以编织些佛坠,佛珠手串,贩卖为生。
原先在大观园时,黛玉也常打络子,知道的样式多,收拾完屋子,就陪着老婆婆打络子。
金顶大仙找到那农家院,看见那女子,倒是心下赞叹,上前稽首,也来帮婆婆打络子。
灵山脚下的人常常见神佛,看见金顶大仙,笑得合不拢嘴,“这真佛起的络子,老身都舍不得卖了,要留在身边,当个护身符了。”
黛玉知道大仙是大师兄请来保护她的,感激地道谢,“谢谢大仙费心了。”
大仙笑道,“孙大圣这猴五百年前虽是给天界惹了不少乱子,但他这性子,是着实招人喜欢的,又广结善缘,他请谁帮忙,谁不得卖他几分面子的。”
大师兄交友是很随和的,不拘什么身份,合了眼缘,一样也能称兄道弟,黛玉采摘了好些灵果,招待老婆婆和金顶大仙。
金顶大仙惊喜不已,见这姑娘诚挚,倒有些心中不忍,道了声阿弥陀佛,与她说了实话,“此番佛祖和观世音料到大圣兴许不会上灵山,特意嘱咐小神,多叮咛两句,想来佛祖是爱惜大圣,想看大圣成金身正果,上大雄宝殿走一遭。”
当真得了金身,大职正果,什么情,也全都淡了。
黛玉听得明白,给金顶大仙道了谢,心绪纷乱,不住往灵山看去。
有时她想大师兄快些回来,不要入佛道,有时又想如若大师兄想留在那儿,就说明那是大师兄的愿景,是大师兄更想做的事,她便祝福大师兄,手指却是渐渐慢下来了。
金顶大仙吃饱喝足,院子里找了个太阳晒得到的地方,团扇盖在脸上,不一会儿就呼呼大睡起来。
用完午饭黛玉坐下来修炼,却总是不能定神,满脑子想的都是大师兄,炼丹心不在焉,总是差一点火候和灵气,混走了一下午的时光,没什么进益,到了傍晚间,便拿了扫帚打扫院子,怏怏的提不起劲。
有接引佛祖来凌云渡接师徒几人,大圣送师父过了凌云仙渡,上了彼岸,三藏回头,依然洗净了六尘,拜谢三位徒弟,“这一路,多亏徒弟们辛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