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人请说。”胤祉很是客气。这一行人从刚才的辩论之后,胤祉对于他们的态度倒是好了不少。这些在他心中必然是一些酸儒的老学究们也并未像他心中一般那样抵触科学的出现,与其说是抵触,倒不如说他们就像后世的老人一般,对新生事物难以接受。
即便心里知道好,但是让他们从心底就接受,这显然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阿哥要知道。这四书五经已是传承近千年,数代变革之下形成科举,往前数去近百代的学生,尤其出身贫贱的,可谓都是靠科举这个途径才能翻身。可是为了让一个孩子读书,那可能要花费一个农户四五代的金钱才可以,阿哥有没有想过……若是您擅自改动科举上的内容,会不会让这些人……”
“刘大人。”胤祉拱手朝他鞠了一躬:“本阿哥自知您身为国子监祭酒,理应对全天下的学子负责!但是,国是国,读书人是读书人不该一概究之。若是按您所说,科举改变一动则动天下,那请问如今的八股文乃是前朝明宪宗期间,由太傅王鏊所提倡,讲究格律规整、步骤一致、字数限定、不得违背经注,不得自由发挥。这点您可承认?”
“这……自然属实。”
“往前数百代,其实每朝更迭,所学习的,考试的内容都大有变化。明宪宗期间如此改革,不也是引来天下读书人之愤慨,前朝末年顾炎武甚至提及此就愤恨不平,称其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胤祉一口气说了一大串,一干朝臣愣在原处的同时,康熙却是眼前一亮,简直要为胤祉所说的内容鼓掌不止。
“前朝自明宪宗之后,人才凋谢,不少传世之人却难已入仕为官,而儒家之学似乎除了这条路,其余的也堪称踏上绝路。”胤祉不顾众人奇怪的反应,继续往下说道:“明知是错,难不成我们就要因为它是祖宗传下来的,就不去改变?若不是改变,那这些甚至连数学都不会,只会之乎者也的庶吉士又有何用?”
刘鼎愣在原处。
在场不少翰林院官员涨红了脸。
翰林院庶吉士,乃是进士藏身之地,但这些从数以百万计的学子中挑选出来的进士,在进入翰林院分往各地当官时,却有近半无法通过翰林院的考试。
……这些人如同跗骨之蛆,难以祛除。
“这……”众人哑然失语,不少人甚至羞愧的捂住脸,不知道应该如何辩驳。
刘鼎哑然失笑:“许是臣老了,皇上,臣愿告老回乡。”
“刘爱卿何须出此言?”
“刘大人何须如此?”
康熙和胤祉齐齐开口。
下一秒钟,胤祉闭上嘴,任由康熙开口:“刘爱卿。朕深知你数十年间在国子监的操劳,如今京城大学尚开,还是需要您老在中间操持。”
“可是臣……对此一窍不通。”
“刘爱卿,正因为您一窍不通,若是连您的年纪都愿意再去学习的话,这全天下万千学子自然而然会将您当做榜样!”康熙含笑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