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几位大娘悄悄儿地打趣两句相貌,由仪却盯着他的脚步看了一会儿。——足尖点地,脚步轻盈,是个江湖人,且武功不低。

看偶尔习惯性的小动作,应该是个习剑的。

听着赵大娘笑吟吟打趣她的话,由仪笑了笑,摇头轻声道:“等会儿有人来复诊,我得回去准备着了。”

又看向另一位打扮光鲜些妇人,那是镇上布庄的老板娘,和由仪的医馆的距离不远,也是街坊邻里的,她夫家姓庄,由仪唤她一生“庄姐姐”。她笑着道:“庄姐姐家里新来的料子且留着,稍后我过去看去。”

“好嘞!有打杭州来的布料呢!入手又厚实又轻,我给你留着!”庄夫人笑了笑,又道:“那避寒气的药丸子你替我多备些,我家那口子就要启程往北边去了!”

由仪抿嘴儿一笑,答应了:“姐姐放心吧,都备好了,回头我去店里的时候给你带着。”

庄夫人连连点头,又道:“好歹你是个爽利人,也实在,姐姐就信得过你。从前也是避寒的药丸子,买了许多家,都没你这个有用,后来要不是搬了过来,也碰不到你,这也是缘分了。”

由仪笑着起身回了店里,下午那个落水小丫头的父母要带她来复诊,她要提早将药备出来。

“秦大夫!”今儿独独是囡囡的母亲谢周氏带着囡囡过来复诊,进来先跟由仪打了招呼,又让囡囡:“还不快见过秦大夫。”

囡囡就笑得甜滋滋地扑上来扯着由仪的衣角笑道:“秦姐姐!”

“你这孩子,没大没小的。”谢周氏轻声呵斥道,到底女儿是心头肉,纵然呵斥,眼中也都是笑意。

由仪含笑摇了摇头,道:“没事儿。”又让囡囡坐下,她给把了脉,对谢周氏道:“这孩子身体恢复的不错,我给她配了药丸子,再吃些日子就可以停了药了。”

谢周氏听了连连感谢:“这可真是太好了!”又推了推囡囡,对她道:“还不快谢过秦大夫。”

囡囡又甜甜谢过了,由仪含笑将贴着签子的药瓶给了谢周氏,道:“这药共三十粒,是半个月的量。半个月过后,觉着身上力气好了,也不怕寒气了,便可停药了。”

谢周氏忙小心翼翼地收了,又给了药钱,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这由仪羞赧一笑:“秦大夫,不怕您笑话,我是有一件事要求您的。”

由仪闻言问道:“什么事?您且说吧。”

她随意抓了一把糖果给囡囡,听谢周氏小心地说着:“这孩子长这么大了,本来说叫宝金,一是说家里的宝贝,二是让她日后的日子富裕些,也是好的。偏这小丫头不喜欢,说俗气。我和我家那口子一想,也是这回事,只是我们哪里会取名字的呢?这样想着,不如求一求秦大夫。您是囡囡的恩人,您给囡囡取个名字,人家也没有闲话,况您又知书识字的,取来的名字总比我们这庄稼人好。”

由仪听了一怔,无奈笑着摇了摇头:“这我哪里能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