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仪就在一旁老神在在地混着,那头黛玉宝钗铺纸洒墨、下笔如有神。三春之中,迎春并不擅诗词、惜春则更擅绘画,探春之诗句在三春中自然上佳,但也不能与钗黛二人相比。于是三人便颇为默契地各混了一首诗,然后便在一旁垂手侍立着,不再出声。
那头元妃果然对钗黛二人的诗作大加赞赏。再有黛玉给宝玉打小抄一事,也如李纨记忆中的一样。由仪在一旁摩挲着腕上的沉香珠串,眉眼之中一派的淡漠凉薄。
随即又是小戏子们唱的小戏,再往园中未及之处游玩,拜过园中佛寺,便有内侍来回赏赐之物齐备。
于是一一赐下,与李纨记忆中不同之处也有,薛姨妈的楠木念珠和宫绸,贾兰的新书、端砚与“笔锭如意”“蟾宫折桂”金银锞子各两对,与由仪额外多处的两匹宫锦。
元妃原话为:“兰儿聪慧,颇有兄长当年之风,万望嫂好生教养,不可太过溺爱,反而耽搁了他。”
并赐了宝玉黛玉二人一对儿的红珊瑚手串,并无多言,只是笑容慈爱,看得黛玉有些羞红了脸。
贾母在上头看着,笑容慈爱中透着欣慰。王夫人轻描淡写地扫了宝钗一眼,见她在一旁温婉含蓄地笑着,便在心中轻叹一声,从此渐渐开始教导黛玉些俗物。
元妃归省一场,贾府忙忙碌碌近一个冬日,也只得了这半日的热闹。
待元妃回宫,这一场花团锦簇的热闹事也就到头了,贾母勉力支撑了一日,身上已不大爽快,邢、王二人往日养尊处优,此时也有些坚持不住。
纵然年轻如三春、钗黛之流,此时也是极为疲惫。
王熙凤何等心细之人,早早命人备好了辇轿送各人回去,自己仍然强撑着叮嘱各人收整地方。
年后府中又出了多少琐事来,由仪闲着听素云嘀咕了两嘴宝玉的奶嬷嬷不省事,便想起了贾兰的奶母赵嬷嬷来。
她是个命格不幸的,自己大着肚子的时候男人被派去南边儿办差,路上碰了马匪,没了。上头又没个长辈高堂,自己孤儿寡母地带着孩子,也是艰难。王夫人怜悯她不幸,正巧当时贾兰正要寻个奶母此后,便打发她过去。
而李纨并不是忌讳这些的,见她一心为贾兰好,便也十分倚重她,时常赏赐些,极为看重。
后来由仪过来给贾兰戒了奶,赵嬷嬷也仍然在贾兰身边侍候着,打理房中事务也是处处妥帖,教导出来的两个大丫头:陶情、月悠也都是立得住的。
前几年贾兰入学,她的儿子自然随着贾兰做了小厮,因有些伶俐机变,贾兰也颇为倚重。
由仪这边想着她,可巧她就过来了,进屋先磕了个头,被云心搀起之后先奉承由仪几句,方才缓缓说出她的请求来。
原是她看贾兰大了,屋子里的人都立得住了,又推脱自己精力不好了,想要请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