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跑不行,小骊珠太清楚她从系统那儿抽奖抽中的船图对于大秦的重要性了, 有了更大、更好的船只, 那么大秦的漕运不就可以更发达了吗?
中国的漕运起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公元前647年发生的泛舟之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事件⑴。
起因是晋国因为发生了饥荒,在粮仓空虚的情况下只能够对外购买粮食, 而当时的秦国和晋国距离最近, 而且当时两国更是缔结了秦晋之好。
所以当时在位的秦穆公左思右想, 最后还是决定用船只将几千吨的粮食通过渭河、黄河、汾河运送到晋国的都城, 以解晋国的燃眉之急。
虽然当时秦国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 但是至少证明了当时就已经有人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了。
而且利用水路调运粮食比利用陆路调运粮食要高效的多, 因此此后的历代掌权者都很重视开凿运河一事。
直到始皇帝上位后, 更是先后两次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一次是攻打匈奴的时候, 将粮食从山东转运到北河;一次是南征百越的时候, 派遣监御史禄开凿灵渠,已达到沟通湘江和西江水的目的, 方便运输粮食到前线。
虽然当时运输粮食的时候并非完全走水路——毕竟总有水路不通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得从水运转为陆运了——但是必须得承认, 因为走水路的原因,大大的提高了运粮的效率,让大秦得以在成功统一六国之后又击退了北边的匈奴,征服了南边的百越,让秦皇之名得以威震四海。
所以始皇帝知道先进的造船技术对于大秦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他当然知道了。
于是得知行奴等人将船只造出来后,始皇帝便放下手中的事情赶了过去。
只是始皇帝还是比小骊珠晚了一步,毕竟小骊珠可是有系统这个作弊器的,早在行奴他们都还没有派人去通知她和始皇帝的时候,她就已经提前知道消息了。
始皇帝是早就知道系统的存在的,所以见小骊珠比他要更早到,他并没有误会什么,而是让人起身后,便看向面前这艘新造好的大船。
始皇帝的身高已经算得上很高了,但是在这艘巨大的船只面前,仍然显得十分渺小,而小骊珠就更加不用说了。
但是当两人都登上大船,随着船只使出船坞之后,他们就发现了这艘大船不仅仅只有大一个优点,和原来的船只相比,这艘船底呈“V”字型的大船入河后,行驶速度有了较大的提升。
始皇帝站在船头,感受到迎面吹来的凉风,脸上的笑意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在成功统一六国之后,始皇帝就曾大规模的巡行,他不仅试过乘船在内河游弋,也曾试过在海上航行,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始皇帝才能更加直观和清楚的体会到两种船只的差距。
始皇帝当初为什么无法真正的控制南边的海南郡、象郡和桂林郡等郡?不就是因为距离过于遥远,而交通又过于落后吗?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早在王贲等人带着水稻种子南下的时候,始皇帝就已经让人着手开凿运河一事了。
始皇帝做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因为粮食和经济一事,更为了更好的控制南方地区。
虽然说王贲等人这几年在南方将桂林郡等三郡都治理得不错,但是这三个郡和咸阳的距离确实是遥远,始皇帝再是厉害,也没有办法缩短这三个郡和咸阳的距离。
但是距离缩短不了,不代表始皇帝不能够让交通变得便利的。
想到正在打通的运河,再想到大秦如今拥有的、更先进的造船技术,始皇帝的心情就很难不好。
他让行奴等人上前来,然后询问他们:“如何?长公主交给你们的造船技术你们都吃透了吗?”
始皇帝很清楚,真正重要的并不是他脚下这艘已经造好的大船,而是造出他脚下这艘大船的、更先进的造船技术。
秦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和前面的朝代相比,自然是先进了许多了,但是和后世的朝代相比,却显得十分的落后和简陋。
尤其是这个时候大秦造船是用木钉和竹钉来连结船只的骨架和木板的,不是说木钉和竹钉不好用,而是比不上铁钉。
是的,虽然大秦早就已经有炼铁技术了,但是这个时候是没有铁钉的。因此行奴等一众匠人从小骊珠那儿得知可以利用铁钉和榫接技术连结船只的骨架和木板的时候,众人顿时就觉得豁然开朗。
尤其是小骊珠让人提前修建的船坞,更是让一众造船的行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