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居低头在草纸上迅速写下脑中涌起的思路。
此题出自《论语·雍也》篇。
原章句云:“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3]
武城乃是地名,鲁国的小城邑。子游和澹台灭明都是孔子的弟子,偃也是子游的自称。
原文的意思是,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有没有认识到人才?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捷径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果然会试的题目比乡试难多了,光“偃是子游自称其名”这个考点就只在朱注上出现过一回,若是将书看得走马观花,对题意的解读就会走偏。
李时居沉思片刻,有了大致的思路。可以从用人和公私分明的准则为切入点,论述为官者应当如何做宰。
她匆匆提笔作答,又洋洋洒洒引申开去,以“以宰一邑者,宏奖风流”,“以宰一邑者,优游清暇”为中比,论述为官者应当如何奖掖人才,如何明察秋毫,区分奸邪,如何弦歌教化,惠及蓬庐。[4]
第二题“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出自《中庸》。第三题“国人皆以夫子”,出自《孟子》。
两题虽有刁钻之处,但是以李时居的水平,应付起来绰绰有余。
有了心中三十八卷《古今会试录》打底,她不慌不乱,从容作答,脑中的思路如涓涓水流,不曾断绝。
这一回她明白,不需要什么技巧,不需要什么立意,只要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付诸笔端,便能成就一篇气韵完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