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食堂不够吃,社员们只能去供销社买点心回来垫肚子。
手头没钱的,自己在家蒸一锅野菜窝窝头,晚上肚子叫了啃个窝窝头,喝一肚子水就算过去了。
林瑶看在眼里,说不急也是不可能。
要知道华国历史上三年大灾荒,饿死的老百姓数不胜数。
林瑶身处这个时代,也如同一粒沙漠中的黄沙被命运裹挟着前进。
她琢磨着,等过阵子找个合适的机会,跟翠兰嫂子提一下,在老家囤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大杂院里住着五户人家,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要想在大杂院囤粮食,无异于天方夜谭。
不说别的,前院王胜才一家,跟郑大成两口子,两家子眼珠子盯梢盯的可紧,大杂院谁家有个风吹草动的,他们就跟嗅着鱼腥味的贼猫一样,顺着过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致命一击。
事有前因,不得不防。
老顾家在乡下老家有处院子,地处挺偏的,原主小时候跟着翠兰婶子去过一趟,林瑶旁敲侧击在顾春梅嘴里探出口风。
顾家的老院子是顾家传下来的老院子,乡下最常见的土坯墙茅草屋,外围是一大片竹林,南边是个山沟子,离得最近的村邻,也有五六百米的距离,后面是个山坳子,再往深处走,就是古树高耸,密不透风的大山了。
当时林瑶听了就喜上眉梢,老院子不能住人,可是个藏粮食的好地方呀。
林瑶下好面,热腾腾端去给顾时安。
自家擀的面条粗粗细细,劲道有嚼劲,吸收了卤味里的油脂,泛着油亮的酱色,一大碗面,顾时安吃的头也不抬。
没几分钟,一大碗面只剩了个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