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七 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启明1158 御炎 1511 字 2022-09-03

虽然明帝国的财政收入远不仅仅如此,但是明帝国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战争费用并不属于帝国的常规费用支出,没有提前的预算,没有那个封建国家会提前给战争准备战争预备款项,都是随时发生随时支出。

所以每一次干仗都是主战派和负责财政的官员之间的斗智斗勇,内耗严重的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南北两宋。

明帝国有着统一的号令和一致的目标,发动战争的权力不归属文官政府,而属于皇帝和军队系统,遇到可能发生的战争,都是皇帝和军队系统单独商议,文官政府无权对此置喙。

唯一可以参与进来的财政部也只能提出财政建议,无权对战争发起与否这件事情提出反对意见。

所以在明帝国内部,这方面的内耗被苏咏霖控制在了最低,也竭尽所能降低成本。

但是再怎么控制成本,必要支出不能少,所以这一次开战对于明帝国本就吃紧的财政还是挺有压力的,所幸白条的存在暂缓了一部分压力。

可现在既然战争打赢了,当然要连本带利的弄回来,所以周至和周志学商议之后,开出了一个一千万贯钱的战争赔款的价目。

这让南宋谈判官员们倒吸一口冷气,连史浩都有点被吓到了。

这些谈判官员包括史浩在内,都是懂得常识的,对于经济也是相当了解,很多人甚至就是搞财政出身的,对南宋混乱且糟糕的财政现状深有体会。

按照常规预算来说,发动一场十万人的中等烈度战争,需要大约三百万贯钱的军费来完成。

当年北宋时,宋国文官就是算了一笔账,觉得支出军费太恐怖,还不如花钱买和平,给岁币,一年才支出多少钱?

这明显是大宋赚了对不对?

要不怎么说这群文官无耻呢?

他们根本不会去认真考虑军费支出往往是一次性的,打赢了还能有赚回来的机会,而岁币一给就是几十上百年不说,人家还要白银。

白银大多数都是江南福建山区等地开采炼制,契丹人也不会自己到江南来拿,而要宋人从江南运输到河北交割给他们,这期间的运输费用还要宋国自己承担。

宋国自己承担不就是折腾百姓?

运输路线沿途的百姓需要无偿负担转运的任务,折腾的他们苦不堪言,还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这其中产生的隐性损失远超军事战争的支出。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士大夫能得到和平,能够不打仗,能够节省军费,百姓死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当年如此,现在也一样。

只要战争赔偿能换来和平,给他!

反正又不是咱们士大夫老爷们自己出钱,不是自家钱,花的就一点不心疼。

史浩算是比较有良心的,所以他惊讶于明国的狮子大开口。

明帝国这一战就算他们号称十万大军,一千万贯钱也足够他们同时发起三场同等规模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