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和企业管理虽然都是管理学领域的内容,但是各种细节却各有不同,可不是靠“有钱”这两个字就能平躺的。
而乐伊能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做出这样的成绩,恰恰说明她是不折不扣的管理学天才,管理学技能点满,触类旁通延伸到了实验室管理,一理通百理明,横趟管理学领域也是如入无人之境。
校长看看乐伊,又看看韩琦,又看看韩琦,又看看乐伊,一时间只觉得自己幸福的像是个快被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撑死的二傻子。
“来来来,跟我回学校,咱们慢慢聊。”
看着乐伊和韩琦被校长用搬金山请菩萨的架势请回学校,围观群众内心是崩溃的!
虽然从进入未名大学开始就在不断被重申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但是这么鲜明的把人和狗放在一起同台竞技,对比还真的是鲜明到让人心碎。
韩琦大学本科阶段就有顶尖论文发表不说,而乐伊也同样还不到20岁,第一次发论文就已经发表了一篇数千字的长文在ssci期刊!
乐伊要不是中国首富,哪怕她接下来什么成就没有,光凭这一篇论文她也能毕业直接留校,三年讲师五年副高,三十岁左右成为教授,不管是想转行政还是混学界都能爽爽的混吃等死。
这一篇ssci,够她捧着金饭碗吃一辈子了!
要是这篇论文不是乐伊自己写出来的,换做任何一个中国人,不用未名大学的背景不用不到20的年纪,乐伊都愿意用百万年薪请他来做企业高管。
校长带着乐伊和韩琦到了行政楼的大会议厅,不多时,便有一位位教授结伴而来。
乐伊几乎一个都不认识,就知道其中有生物系的系主任周院士和韩琦的导师。
听他们聊天,都是生物系的,韩教授和乐伊是唯二的两个外人。
看到韩琦,笑一笑,看到乐伊,就笑得更加自然了。
别看学者往往特别和谐友好,但那得是在非专业领域、非竞争阶段。
就我国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科研环境,要是不和谐友好的互帮互助很难维持在世界主流科研队伍里。
别的不说,光是期刊、论文,在单位都没钱订阅期刊购买专着的时候,个人是不可能支撑得起科研学术专着的购买价格的!
国内的科研人员要是不想或者不能出国卖身,就只能互帮互助,一本二手期刊寄遍全国了,勉强跟上世界主流研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