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自己还没看全,听着掌柜的嘀咕,心里也想看,干脆凑了过去。
两册看完,掌柜没回过神来,立刻转头问老赵,“后面的呢?”
后面的老赵还想看呢,这不是他家喜儿还没写嘛。
老赵清了清嗓子,先把掌柜手上的三册拿回来才问对方,“如何?”
掌柜兴头还没下去,自然满口的精彩好看。
说完才明白过来,他一个生意人怎么说这种话呢?
一点都不矜持。
“在下马杏,老爷贵姓?”掌柜打定主意要做这生意,自然要问清对方来路。
“免贵姓赵。”
“原来是赵老爷,久仰久仰。”掌柜压根不认识老赵,不过存了心,打算稍候就去打听。
“不瞒您说,这故事胜在内容新、节奏快,用词上……”掌柜斟酌道:“实在不能算多高明。
不过,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故事,已经不容易了,不知赵老爷对这话本如何想法,是想我花一笔钱买下,还是每本书抽成呢?”
老赵知道这里头的区别,抽成相对来说回钱慢,且能赚多少钱,全看有多少人买。
对那些缺钱用的写书人,自然是掌柜直接花钱买下划算。
可对老赵和喜儿来说,他们又不缺钱。
“抽成。”老赵又问马杏,“你能给我几成?”
马杏想说三成,他从来都要占七成,他那手指都比成三了,可一瞄上对方的眼睛,手一抖多伸出两根手指,“五成!”
京城书铺刚开起来的时候,老赵也跟了一段时间,也收过话本,知道这后面的麻烦事,能给出五成,这马杏是下了本的,这样的分成,要是卖得不好,他都得赔本。
“好,马掌柜是有眼光。”老赵说,“写好契约,我手上的三册话本立刻给你。”
“我这就写。”马杏写着东西都写惯了,他取出笔墨,一边写一边说,“赵老爷,这生意既然跟我定下了,那就不能拿去别家了,往后写出来的也得往我这边送,这些我都会写在契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