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也陡然一惊。
的确如此,先前在下山的时候,悠子聊到自己家里的情况,很自然的说起了自己有十来个兄弟姐妹。
按道理来讲,这样一个庞大的家庭应该会非常的热闹。
但他们走进来了以后,只感觉到了清冷。
除了在外面忙活着的悠子,两个人没有听到任何人声。
偶尔有一些后院笼舍里鸡鸭等禽类振翅,发出啼鸣,带来了几缕烟火气。
“而且房屋的数量……”言晏估摸了一下,“大概是五间?”
言晏有些不确定。
因为她只是匆匆一瞥,没有仔细的看过用来隔断的脆弱木质拉门有几扇,仅凭脑海中的大致印象说了个数字。
中原中也和言晏一样,出于礼貌,并没有随意的打量悠子他们房屋的具体模样,顶多就是扫过两眼。
所以他对言晏所说的事情爱莫能助。
对这些细枝末节越想越头大,最后言晏决定发挥她直球系的作用——直接去找当事人问。
有了其他的选项,不用自己在这里一个劲儿的琢磨之后,言晏也懒得再多动脑。
“那明天还是先去神社那边看看?”
中原中也想着这一日之内发生的种种变故,总觉得有些不真实。
“嗯。”
那么可疑的一个线索放在这里,就跟猫咪的面前丢个毛线球似的,总想用爪子去扒拉两下。
言晏是不可能对这个“毛线球”视而不见的。
眼下的光线不怎么好。
他们下山那会儿,太阳还在天上挂着。但这会儿进了屋,霞光渐暗,显然再过不了多久就要入夜了。
此地的人们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
他们也要入乡随俗。
两人跟着悠子和村长匆匆的喝了点稀粥,吃了两块干瘪的腌萝卜,简单的洗漱的一下,就回了各自的房间。
蜡烛之类的用品对于这些农户人家来讲,显然是奢侈物。点燃的柴火就是为数不多的光源,但除非有要事,一般也不会使用。
眼下,言晏也只能就着点微弱的月光找悠子的位置,向她问一问自己的疑惑。
“悠子,你的哥哥姐姐们都成家出去另外单过了吗?”
嗯,可以先提点别的思考方向。
“怎么会?”
悠子因为身边多出了言晏,没能很快入睡,听到对方的问询后,发出了细小的惊呼。
但这意思很明白,不是言晏想的那样。
“那为什么我没看见他们呢?”
这也是言晏觉得奇怪的地方。
“他们已经是[神的孩子]了,你当然看不到他们啦!”
悠子说的如此细小轻柔,仿佛刚刚的那句话天经地义般的自然。
但言晏一下子就梗住了。
中原中也可能会不知道[神的孩子]是什么意思,但言晏却明白的很。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人们普遍的认为,在孩子未满七岁之前,他的父母只是在替神佛照顾着。在那之后,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
在7岁以前折损,也非不幸之事,只是重归了神佛的怀抱,连殡葬事宜也不会有。这一类孩童通常就被称之为[神的孩子]。
这也是日本现代的“七五三”节的由来。
古时候除却天灾人祸等因素,医疗条件不发达,营养摄取也不够,孩童们的存活率通常都很低,往往在两三岁时便左右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