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汉城……治水灾?
君周函眼眸微微眯起,虽然那个时候他还在东华山,但是对汉城那场水灾他还是有些印象的。
毕竟那场水灾,百年难得一遇,堤坝溃退,农田民宅全都被冲走了,百姓生死一线……
那个时候,是君周宸在掌权……
君周宸生性多疑,他把君周旭给弄去封地还不够,还想尽办法想要打压对方。
而汉城就给了他一个契机。
汉城治水之难,朝廷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主动请缨。
君周宸马上就以君周旭掌管的封地距离汉城较近为由,一份圣旨送过去,直接命令君周旭到汉城治水。
说得好听是君周宸心系百姓,竟然派出了自己的皇兄到灾区。
但说得难听,就是君周宸想要借这个机会治君周旭的罪。
毕竟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汉城这场水灾,注定是救不了的。
但是谁知道,短短半个月,君周旭竟然能通过引渠的办法,把水引出去,还发动了当地的乡绅捐粮食,救了一座城。
当时,这个消息轰动很大。
虽然不能亲眼看到,但是君周函都明白,君周宸定然是气死了。
他至今都很好奇,君周旭是怎么想出那个巧妙的引渠的办法,能把水流这么快引出去,还能发动那些爱财如命的乡绅捐粮食呢。
“哦?小音,你当时,也去汉城了?”
君周函的余光看到某位九皇叔,明明一脸淡漠地站在旁侧,但是耳朵却竖起得高高的,看似什么都不在意,但是心里肯定是急坏了。
他心中好笑,所以就赶紧装作一本正经地帮忙问话。
既然皇帝哥哥都开始问了,某个小姑娘自然是不敢隐瞒。
她赶紧回答:“汉城水灾,引得整个赤炎的为之揪心,德音虽然不在汉城,但是作为汉城之子民,还是父王的女儿,自然不忍心看着百姓流离失所。故而和母妃商量了一番,二人就收拾行囊南下汉城,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母妃自幼就教导她,出身尊贵,就更加要有悲悯之心。
“小音,你竟然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君周函一听这话,他的脸色就变了。
他一直以为她是待在京城外的庄子里的没有想到,她竟然胆子这么大,还敢和戟王妃一同到汉城去。
汉城距离京城那么远远,而且当年的情况,甚是危险啊。
“皇帝哥哥,您莫要担心,德音当时并没有受到伤害,汉城一行很顺利。”元德音乖巧地回答。
“臣先行到汉城的时候,发现民不聊生的城里竟然还有贪污腐败的情况。为了揪出那些蛀虫,所以就换了一个身份在城中行走。也是在那时,臣见到了年仅八岁的德音郡主和戟王妃在施粥,不过那个时候……德音郡主也是化名的……”
君周旭又把话给绕回来。
这总算是解释清楚了,他一开始为什么会和元德音有那么奇怪的对话了。
原来,是两个用了化名的人,刚才在“对峙”啊。
他们的声音虽然小,但是这在场的,耳朵耳朵锐利得很的人,所以他们的对话都被下面的人给听得一清二楚。
“呵,果然是不安分的人啊,年纪那么小,就去抛头露脸了……”
慕容薇冷笑一声,竟然直接嘲讽出声了。
“也不知道这大老远到底是去帮忙,还是去捣乱的。”
慕容薇很显然也是知道赤炎汉城当年水灾一事的。
父王还经常在太子哥哥面前说,一定要学到君周旭在汉城治水的办法。
毕竟西川,是一个常年多雨的国家,经常水灾一闹就是几个月,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损失。
父王对君周旭的夸赞,让她很不服气。
毕竟在她看来,没有人能比得过她的太子哥哥聪慧!
所以现在听到君周旭这边竟然提起了汉城的事情,还牵扯到了元德音,所以她直接不顾场合就开始嘲讽起来了。
她这尖酸刻薄的声音出来了,在场好多赤炎大臣的脸色都变了。
这西川公主,可真是嚣张。
慕容叡默不作声地低头站在旁侧,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带头,他紧绷着的样子,好似对周围的一切很害怕。
他这个模样,和嚣张的慕容薇形成了对比。
一时间,赤炎的老御使谭大人就忍不住了。
他站出来,板着一张老脸,语气严肃地说:“西川公主,德音郡主和戟王一样,心中有百姓。她和戟王妃一女子跋山涉水去救人已经是吾等所比不上的了,试问这天下有多少女子能做到如此,她又岂是贪图虚名之人?”
“哦?这样说还是本郡主说错了?她若不是贪图虚名,又怎么会去水灾闹得那么凶的地方去送死?本公主看她是去捣乱的吧。”
慕容薇继续冷笑。
现在只要能踩低元德音和这些赤炎人,她就无比畅快。
“你……”老御史又气到胡子都吹起来了。
“我怎么记得,汉城治水不只是旭王一个人的功劳。听说献策引渠的是一个小女孩,那个女孩子……据说是唤灵儿。”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哪里传来一个弱弱的声音。
瞬间,所有人一愣。
他们脑袋快速回想,好像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
当年旭王治水有功,天下震惊。
但是旭王却不独揽这功名,他直言是这策略是一个小姑娘给他的。
“对了,在汉城水灾最严重的地方,还设立了一个‘灵儿村’,村里有寺庙。这三年来,好多村民都去那里供奉,他们都把这个小姑娘给当做仙女了。”
“对,你说起此事我也有印象了。去年我受命南下巡视的时候,经过汉城,好多铺子都以‘灵儿’为名,好多汉城百姓提起‘灵儿’的时候都是一脸崇拜……”
好多大臣也逐渐开始有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