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做决定的时候有些迟疑,但做出决定之后,冷清秋倒是很有行动力。

她也不挑什么时机,立刻就翻出纸笔,开始思量起要写个什么样的故事来。只是她虽然看得多,想得也多,一时要她来写,脑子里却乱纷纷的,一时理不出头绪来。

所以对着纸发了半晌呆,她竟是一个字都没写出来,只得挫败地搁下笔,摇头道,“这太难了。作小说不比作诗,一时之间哪里能有什么想法?恐怕还要徐徐图之。”

“我倒觉得,作小说和作诗是一样的。”雁回在她身边坐下来,“你看,一样都是都是起承转合,能有什么不同?你能作那样好的诗,作小说自然也行。”

原著之中,金总理去世之后,金家分家,燕西和清秋的小家庭陷入拮据困顿之中,那时清秋也写了诗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首诗有五元稿费。虽然不多,但足见她是有能力以文字维生的,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些引导。

因为在这时候,小说这种形式,在国内其实还算是新鲜的东西。清秋就算要学,也总得有个方向才好。

所以雁回便又说,“我看许多作家,第一本书总有几分自传的影子,盖因发生在身边的事最清楚明了,也更能融入自身的情绪。你也是新学作小说,不妨也参考一下身边的事。”

清秋冰雪聪明,一听雁回这样说,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和燕西的事。但再一转念,她又连连摇头,“不成,既然是身边的事,那知道的人必然很多,我写了出来,不就人人都知道是我写的了么?”

何况,要她把自己当时的那些心绪剖析出来,用文字一一记录,于清秋这样面皮薄的女孩子而言,也是如处刑一般的难堪。若是公开发表出去,连母亲都能看到,她还如何见人?

“当然不是直接将事情写出来,只是借鉴。”雁回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你要在现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加入你的态度和思考,才值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