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文武百官又开始议论纷纷。

“启禀皇上,前些年泰安府乡试考卷中便有一份极佳的治水策论,若是请此学子前往去赈灾治水,想必是容易些。”吏部右侍郎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哦?不知此子如今何在啊?”

“此学子正是壬子年泰安府乡试解元,如今的翰林院从四品侍讲学士穆苏穆大人。”

吏部右侍郎此话一出,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目光瞬时转向了殿外的穆苏身上。

“吏部历来是掌管科举士子功名的,下官也是无意间查看举子们考卷之时,无意翻看了穆大人的策论,惊为天人;现下恰巧碰上泰安府水患,想起穆大人祖籍正是泰安府,想必对故土应是有些熟悉,又有才能治水,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吏部右侍郎又一番诉说,依其言穆苏当真是各个方面都适合前去泰安府赈灾。众朝臣闻言也不禁连连点头,毕竟这样的苦差事,他们都不愿意去,赈灾一个没赈好,不说官声受影响,便是仕途也是深受其影响,现在既然有人被推了出来,自然是要附和的。

齐大学士默不作声看着因吏部右侍郎的强烈举荐,而纷纷赞同的众朝臣,露出略显深意的一抹笑意。既然你晋升如此之快,那本官便再送你一个晋升机会。

前方章太傅侧首同一旁的齐大学士对视一眼,其间深意不言而喻。

“穆爱卿,你可愿意前去赈灾啊?”庆元帝见众朝臣皆是赞同穆苏前去,传唤穆苏上前。

穆苏闻庆元帝问询,出列上前几步回话:“臣不才,确对治水之策有过浅薄钻研,若能助泰安府百姓平安度过水患之灾,乃臣之辛,臣愿前往泰安府赈灾。”

“好,不愧是朕的爱卿;那便由穆爱卿率工部员外郎两名、主事四名,匠人若干前往泰安府赈灾,修筑堤坝。”庆元帝一锤定音,下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