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没再多问,只道:“安某必定办到。”
隐形的同盟就这样秘密的达成了。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与杨国忠彻底撕破脸皮,这一年,安禄山打着讨伐奸相杨国忠的名义,正式反叛大唐。
而今久坐高堂的李隆基并不知前线境况,以杨国忠为首的佞臣也只报喜不报忧,致使李隆基以为安禄山的反叛不足为惧。
甚至一度想要御驾亲征,杨国忠知道李隆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这个宰相也是做到头了,甚至小命可能都得搭上。
于是恳求加威逼杨玉环劝李隆基莫要御驾亲征。
杨玉环入宫多年,一次都没有插手过朝堂之事,眼看出宫的机会就要来了,万不能在此时功亏一篑。
此刻只能听杨国忠的话,劝李隆基打消了御驾亲征的念头。
安禄山起兵后一直被阻于潼关外,驻守潼关的二十万大军,使得安禄山裹足不前。杨国忠觉得这正是一举消灭安禄山这个心头大患的机会。
于是,便在李隆基面前大肆鼓吹潼关二十万大军威慑力十足,让其出潼关一举歼灭叛军。
潼关驻守哥舒翰屡次进言,潼关可守然不宜战,且安禄山作为叛逆,只要潼关守住耗他数月,叛军自然会逐渐失去民心和士气,到时候再一举歼灭即可。
然而多次拒绝出兵,引起了杨国忠的怀疑,他甚至一度怀疑哥舒翰已被安禄山收买,于是便更卖力的在李隆基面前进谗言,说哥舒翰惧战恐延误战机。
最终,哥舒翰难敌数道玉诏,只得出潼关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