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壮汉说不过书生,气愤的又把凳子踹倒:“我们在边关出生入死,你们这些人只会躲在后面安享荣华,有本事让二皇子带着你们自己到边关杀敌去,别当缩头乌龟!”
几个书生面红耳赤,被他们的争论吸引过来的路人也纷纷加入其中,双方更是斗的面红耳赤,以至于最后大打出手。
楚若放下车帘:“走吧。”
清风松了口气:“公子所料不错,这些文人跟武人之间果然吵起来了,街头都能吵成这样,想必朝上就更加激烈了。”
楚若摇摇头:“不过是街头闹事,朝廷是不会在意这些人的态度的,真正能撼动朝廷的必然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
清风不明白:“那我们是不是……”
“什么都不用做,自有贺家会出手,他们是不会眼睁睁看着二皇子重新出头的。”
清风还是有些不明白,楚若无奈:“别忘了平西军挨着哪里。”
清风眼睛一亮:“大齐!”
大齐国这几年跟大禹摩擦不断,只是之前大禹忙着收服属国,大齐也因为老皇帝去世发生了些内乱而被拖住脚步,这两年新君已经将内乱彻底平复,并且大齐新登基的这个新君是个好战的,早就想趁着大禹这几年被属国耗损了实力的机会,将大禹攻打下来,只是一直试探不出大禹真正的底牌才犹豫不决,怕他们攻打大禹时万一被拖住脚步,让邻国钻了空子。
可是如果此时大齐知道了大禹跟武将之间的摩擦,趁着将士人心散乱之际趁虚而入,结果又会如何呢?
楚若回到府里果然霁月又不在,她这几日总是忙的不见人影,明路迎上来使了个眼色,楚若打发了殷勤的韩公公去了书房,刚关上门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就无声无息从房梁跳下,跪在她面前:“公子。”
“雪鹰,任务可完成了?”
男子低头回道:“已按公子吩咐完成所有任务,属下将消息透漏给大齐,并且二皇子毒害武将却妄图拉拢文人粉饰太平之举也已经传遍边关,属下回来时大齐已经按计划出手试探了,今日传来消息,平西军跟大齐小战了一场,因平西军军心散乱败了,想必大齐尝到甜头很快就会忍不住大举进犯了。”
明路高兴道:“公子,如果大禹真的跟大齐打起来,咱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说不定还能早早回去。”
楚若笑着摇摇头:“哪有这么简单,大禹又不是纸糊的,大禹皇帝很快就会出手安抚军心,一旦军心定下来,平西军号称虎狼之军,不是一般人能抵挡住的,别忘了当年北宁国就是被一个平西军打下来的;况且大齐那位新君好战却不是傻子,反而非常狡猾,我们想利用他,他还想利用我们继续消耗大禹呢,一旦看到占不着便宜大齐就会立刻停手,别忘了他们隔壁还有个大国对他们虎视眈眈呢。”
明路有些失望:“公子,能不能挑唆他们两国打起来,我们……”
楚若抬手打断他:“还不到时候,这时候如果打起来,我们几个属国就是大禹阵前的棋子,会被大禹驱赶着挡刀挡剑,必须先让大禹内部乱起来,脱离了大禹控制才能行其他计划。”
明路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乱提意见。
终于到了书院第一天开放的日子,众多学子翘首以盼,霁月天不亮就起来准备,然后跟楚若一块进宫拜见皇上,徐太师也早早就来了,见皇上心情不错便试探着提议让皇上帮着给书院题字。
这两日文人跟武人之间的矛盾皇上也听说了,朝堂上文臣跟武将这几天也是争执不断,他有些犹豫,一旦给书院题了字就等于他也站在了文人这边,为君者最忌偏向哪一头。
正在迟疑间,兵部尚书匆匆进来汇报:“陛下,边关加急奏报。”
皇上脸色严肃起来,一把接过奏折一目十行看过去,气的将折子扔在书桌上:“这个贺将军,简直辜负朕的信任!”
霁月担心的皱起眉:“父皇,出了什么事?”
兵部尚书拱手相奏:“陛下,恕臣直言,这几日不仅仅是平西军,其他将士也有些人心散乱,文臣武将之间自古以来便有摩擦,此次二皇子害的贺将军家香火断绝,却将补偿给了文人,这实在是寒了将士的心啊!”
徐太师冷哼:“守护边关本就是将士之责,岂可同私人恩怨混为一谈,二皇子体恤百姓不管于国于民还是于江山都是大善,是我大禹朝的福分……”
兵部尚书直接打断他:“太师说的轻巧,合着断子绝孙的不是你家!”
“你……”
“好了,别再争了!”皇上压制住二人,沉声问道:“平西军现在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