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诸国使用本土植物菘蓝球染布。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船队抵达东方。
发现在印度半岛上种植的靛蓝植物更易提取蓝色染料。
其后几百年,欧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建立殖民地。
靛蓝植物也成了殖民地主要种植的经济植物之一,被大批量输入欧洲。
尽管欧洲不少国家试图建立贸易壁垒,保护本土的松篮球染色产业,却是螳臂当车。
此种情况在十九世纪末发生了巨变,改变它的就是化学科学的力量。
德国人从廉价材料中合成出了靛蓝色染料,人工合成染料的成本远低于天然种植。
如此一来,英国通过殖民印度种植靛蓝而打造的天然靛蓝染料商业帝国在一夕之间土崩瓦解。
西方发展出了现代化学。
不免令人好奇,假设存在平行时空,东方有没有可能先行一步呢?
以明朝时期的认知储备,有能力去打开这扇科学大门吗?
从定性的知识量来论,我的答案是九成九可以。
之前,提到与吃食相关的化学知识运用,而中国古代化学知识运用与观察当然不限于此。
比如炼丹家们早就认知与记载了许多金属焰色反应。
又如举世闻名的陶瓷工艺,从烧制到上釉无处不显化学知识。像是彩绘颜色的选取,就是与不同矿物元素相关。
再如冶炼金属,汉代就有了“胆水治铜”法。
其“胆水”指的是含有石胆(硫酸铜)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