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需要着重说明:警惕!不要掉入气候决定论的陷阱中。
气候冷暖脉动,只是王朝兴衰的影响因素之一。
两条曲线对照时也出现了无法重叠的部分,那就是人为因素占比重,人力对历史发展影响强的体现。
对于为什么会有此规律,两句朴实的俗语可以解释说明,即“民以食为天”与“看天吃饭”。
中国古代文明主要起源于中东部地域,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
暖期,季风雨带北进,且维持时间较长。北方降雨增加,而南边降雨减少。
如此一来,北方湿润天气更利于当地粮食种植,南方的洪涝灾害减少亦是利于当地农业发展。
气温下降进入冷期,情况就反着来了。
季风雨带南移,且维持时间较短。北干南涝出现,不利于全境的农业生产。
随之,粮食大面积歉收出现。很多人吃不饱,是一切动乱的根源。
如果天公不作美的时间较短,还能通过政府调控比如开仓放粮去救灾。
然而,气候脉动进入冷期后,持续时间以百年为打底计数。
即便其中有短暂回暖,整体趋势也是呈气温下降。这就导致人们长期在吃不饱的状态,而发生了动乱。
提及动乱,必要提北方游牧南侵。
气温偏冷,食物短缺,北方势力南下抢夺资源,这成了历史循环。
有人就要问了。气候温暖时期,北方游牧与中原王朝获得的食物量都偏高,双方都是呈上升趋势,那个时候也会南侵啊。
此处,涉及相对发展。
同在风调雨顺时期,谁兴盛更快。同在粮食减产期,谁的抵抗力更弱。
先说气温降低时。
北方势力南侵,其根本目标是抢到资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