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宿总共有三颗心,心宿一被认作“太子”,心宿三被认作“庶子”,而最亮的心宿二就是“帝星”。
它凭什么呢?
理由不复杂。
心宿二非常明亮,运行轨迹规律,能帮助地上的人确定季节节气。
比如耳熟能详的“七月流火”,意味着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历书《夏小正》,其中提到了心宿二。
“五月,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糜时也。”
此处五月,当然不是现代公历的月份,而是周历五月。
心宿二在黄昏时出现在正东方,意味着春天到来,可以开始一年的种植。
这种天象给人带来的感觉非常美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机勃勃的日子开始了。民以食为天,春耕播种是最基础的民生要事。
因此,心宿二也被认作是农神、龙神的化身,后来慢慢演变为帝星。
细心的观众一定注意到了古籍里记载时,也叫它“火”、“大火”。
不错,古代人欢喜地称呼它为“大火”星。
此火星非彼火星,不是我们所熟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
心宿二,其实非常遥远是天蝎座α。对比地球在银河系边缘,它靠近银河系中心。
如今广为认知的火星,在古代把它叫做什么呢?
答案刚刚已经出现了。
不错,就是那么讽刺,它是人们不喜欢的荧惑星。
从现代的视角回望过去,两颗火星在中国古代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