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太太又问:“子檀这位继室,你与她相处如何?”
阔别盛京数年,大姑太太熟悉的那些世家,没落了不少。
近几年起来的那些新贵,大姑太太一个都不认识,温家她倒还有个模糊的印象,当年温家家主的官职还不算高,不过有祖辈积攒的底蕴在,升上去是迟早的事。
不过大姑太太没什么门第之见,孩子们喜欢就好。
“人不错,对宣儿也好。”陆氏客观道,“就是懒散了些。”
大姑太太听完,一针见血道:“那是因为有你在,国公府未分家,有你这么一个事事都能妥帖的长嫂在上面撑着,哪还用得着她。”
都这么些年了,还能记得她喜欢的是哪种味道的熏香。
其实在进国公府之前,大姑太太也是有些忐忑的,府中兄嫂俱已不在,对于陆氏这位侄媳,她对她的认知与了解还停在数年前,今年随儿子外放这几年,与京城的联系,除了国公府还有昌南侯府外,几乎都断差不多了。
不过如今一见,她终于可以放心了,国公府还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国公府。
大姑太太又道:“你也不用多想,说不定二侄媳就喜欢这种事事不用关心的日子。”
比如像她,儿媳进门俩月后就将庶务全交了出去。
哪怕只是巴掌大点的家,她也懒得管。
陆氏回想起自温氏嫁进来以后发生的一些事,不禁莞尔:“姑母猜得还真准。”
大姑太太眉一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早点见到她了。”
待婆媳二人简单洗漱一番后睡下,陆氏才离开。
回到正院后,陆氏也没闲着,晚上要在正院用膳,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大姑太太和表弟妹姚氏的口味要添在膳食单上,还有她们忌口什么,也要仔细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