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 流亡

一个星期后,青木把部分稿件寄了出去。

得到了收录以及在杂志期刊发表的回执。

同时,得到了签约邀请。

一个月后,出版社建议刊印出版该书籍。

一个半月后,该书完结,青木同意刊印出版,但……

反响不是很好。

偶尔会和青木聊天的调酒师知道这事。

青木坐在吧台一侧,身边是酒吧的入口处,笔下是逐渐成型的文稿。

调酒师调制好了一杯威士忌推了过去。

“这是新作?”

端起杯子,玻璃杯里的冰球晃动了一下,叮的一声撞到了杯壁,指腹传来冰冰凉的触感,略带寒气的酒香漫入鼻间。

青木抿了一口:“那本书的第二部。”

“第二部?”

“是的。”

放下杯子,青木点了点头:“《流亡》是很早之前的灵感了,第二部是最新的想法。可以说,第一部是第二部的前奏。”

“前奏?会有第三部吗?”

“第三部?”青木歪了歪头,“不知道,到时候看灵感吧。如果有灵感,可能会继续写,没有就算了吧。”

青木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三部。

因为他原先想写的并不是手中这一部。

为了使他的作品更尽善尽美些,他很想了解更多有关战争方面的事,而原本只是为了收集素材到海港初遇再到医护人员的经历,却让他又有了新的灵感。

《流亡》以一个孤儿的视角展开,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一个文化流失、结构体制失衡的黑暗社会。

在《流亡》里,他试图在整本书的每一处都塞入战争里的残酷与毁灭里的破碎,总是若有若无的暗示那个社会里,人们麻木的生存,就像在泥沼里沉沦。

让人失望的是,这本书的出版影响并不大。这不是他想象中的,好到想让人掐死他却没有结尾的小说。

于是,有了新灵感的青木便准备起了第二部。战争结束后,在流亡的背景下,一个退伍士兵寻找故乡的故事。他会在第二部中,把第一部中更多东西联系在一起。

——

在那所谓死亡天使消失在战场后,局势似乎有了些变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青木拿着笔记本和稿子去了约见他的咖啡厅。

处女作《流亡》已经出版发行有一段时间了。编辑提出想要见一见他,通话时还曾经试探过他有没有新的灵感。

这是在约稿。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处女作反响不好,编辑还没有放弃他,愿意和他交流。

但这是一件好事,所以青木意识到了这一点后并没有拒绝。可能是因为那个气死人的目标还没实现,又或者是目前对这个工作还挺感兴趣,青木还没有放弃写稿的想法。

环视了一圈,青木准确的走向了一个似乎比他大上不小的男人。

他向他伸出了手。

“你好,山本先生。”

“额,你好你好。”

山本立马握住了青木的手,虽然他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和这个人握手。

青木颔首接着松了开,在他对面坐下。

山本慢慢坐下,意识到了什么,试探着问道:“你是云居老师吗?”

“是的。”青木在桌上摊开他的笔记本,把稿子放在了一旁,然后向服务员要了一杯咖啡。

他的笔名是[云居青木]。

“叫我青木就好。”

“好的!青木老师!”山本从善如流的改了口,小心翼翼的打量着青木,并且安慰他,“老师!您的作品自是极好的,即便目前不受欢迎,也请不要灰心。”

“……”

青木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流亡》的反响并不怎么样,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游戏制作方的恶意。

在这个大家都去混黑的文野世界,写作道路的未来黑暗又崎岖。所以不用再次提醒他,他的作品不受欢迎这件事了。

这样的认知会消磨掉他写作的冲动!

不过话说回来……

叫老师会不会过于抬高他了?

“叫我青木就好,老师这样的称呼,我还担当不起。”

“不,在我心里,老师是很厉害的人。”

虽然他不擅长与人交往,但他喜欢看书,也自认为他的文化素养并不低。他已经从老师的文字里窥探到了老师的犀利与肃冷。

老师是难得的能看透人心的存在,在他看来,老师这样的称呼正好合适青木。

幸运女神愿意眷顾我,让我能成为老师的编辑,这是何等的幸运。而这几日主编因为青木而对他的看重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即便他再三强调,山本也没有改口,青木向系统又提交了bug申请,反馈其中的不合理逻辑。

“对了,这是印刷出来的书刊。老师你看一下怎么样?”山本突然想起什么,从一侧的包里拿出了一本只有两个巴掌大的书和一封来自读者的信。

青木接了过去,没有再纠结称呼的问题。

书的封面是十分冷漠的城市剪影,大块面积冷色与局部暖色的碰撞让这本书看起来有些肃冷,上面印有「流亡」的白色字样,冰冷又醒目。

出了不知多少立绘与cg场景等,这种简单的封面对青木来说只能称得上是随手之作。

“如果老师需要的话,我可以寄一些样板书给老师。”

“那就留一些吧。”

青木答应了,留一些以后说不定可以拿来送人,比如某只猫。

老实说,他真的很喜欢自己费尽心血写出来的《流亡》,但奈何不受大众的喜欢。

服务员将冲泡好的咖啡送了上来。

青木将稿子递了过去,这才端起咖啡抿了一口。

“这是我的新作。”

山本双手接过,看了眼最开头的标题。

「归途」。

“我一定会好好拜读的!”

山本顿时起身鞠了一躬,然后又坐下,用极为慎重的态度翻看起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