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橘生淮南

赵安歌与赵安鸿推演的过程,自然是不方便跟宁维则说得那么详细。不过对这结果,他倒是没有半点犹豫地讲给了宁维则:“若是此事处理得当,便可少养闲人,多做实事。”

宁维则对这后面的猫腻也略有所知。

跟前世不就是一样嘛,工程后面从来都是一地鸡毛。

修了再拆,拆了再修,有人得了面子,有人得了实惠,苦的不还是从来都没有话语权的那些普通人?

“所以赵公子,”宁维则想了想,试探道:“你想做的,是不是制定一个流程,通过这个流程来判定哪些事先做,哪些事后做,哪些事不必做?”

宁维则的眼睛亮亮的,让赵安歌突然想起了在洪水里漂流那一晚的星空。

他长身而起,负手站在宁维则面前,脸上满是赞许:“没错,我就是要做这件事。”

“但这样也有不小的问题。”宁维则想了想,还是决定把想到的风险先告知他。

赵安歌站得笔直,宛如一棵不畏狂风骤雨的青松:“直说无妨。”

宁维则细细地说了起来:“一是这个标准,必然需要大量考察。我自认经验不足,恐怕难以胜任。”

“工部倒也有不少我的人,都是从地方上提拔上来的。这点你大可不必担心。”赵安歌胸有成竹,面色不变。

宁维则点点头,继续说起来:“那第二条,就是需要更有针对性。”

“针对性?”赵安歌重新坐了下来,捏着下巴看着宁维则。

“对,就是各州的情况不同,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单拿兴修水利来说,靠南的海平州可能要把重点放在疏浚防洪上,靠北的绥州可能就得把重点调整为修建水库、保水蓄水上。”宁维则简单地举了个例子。

“你说出这些来,我就更放心把这件事交给你来办了。”赵安歌抚掌笑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